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查看 20358 | 回复 61

    [欣赏] 对古钱币----铜锈  铜质   钱拓的一些理解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异域
    二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10
    最后登录
    2025-11-09
    楼主 发表于2014-09-26 01:26:44

    前言         对古钱币的喜爱,源于多年前的偶得,至此一直迷恋于古钱币上文字的奇妙变化中,在收集古钱币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辨别钱币真假,如何识版,如何除锈,如何做拓,什么是古钱币的铜质?.....。慢慢走来,这些已是很久前的记忆。
            本文是在学习过程中收集的前辈论述,研究资料和自己的一些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建立,主要以五铢,唐--开元通宝,北宋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小平钱做为比对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钱币-----钱币的锈,钱币的铜质,拓图与数码图片。希望这样的对比,能建立一个对这三个历史时期基础古钱币形态相对全面的了解。
    下面的文字是前辈所写,也是最早对钱币认识的开始,其间回味无穷。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传世品,一为发掘品。传世品是指铸造之后,一直流传于世、从未入过土的古钱币。年份越久的传世钱币因为长期抚摸、经常盘玩,时间长了,表面形成一层乌黑发亮的黑色或铜色的膜,宛如古玉表面的“玻璃光”,即为古玩家通常所说的“包浆”,这种乌黑发亮、色泽自然的黑膜则称之为“传世古”,也称“黑漆古”。传世古玩如玉器、印石、瓷器以及家具,都有一种因为岁月流逝而留下宛如剔透莹润的美玉一般的光亮。并且年代越久,人们把玩抚摸的越频繁,这种包浆越明显。传世之包浆美在熟润,抚之细腻,如婴儿肌肤。钱体因为这层厚厚的包浆,呈现出玉石般赏心悦目的光亮,给人圆润、莹泽的感觉,触之动人。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即在金属表面由铜胎自身发出来的质地坚硬牢固的小粒或块状铜锈。这种氧化物,由于地理、地质、入土时间、土层所含的化学元素等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堆积程度亦不尽相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铜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不同的锈色也有鲜艳的名字,如锈片带蓝色,则称之为“靛青蓝”;锈片带红色,则称之为“朱砂斑”或“鸡血斑”;锈片带绿色,则称之为“松儿绿”或“瓜皮绿”。出土的钱币则多红斑绿锈,色泽鲜亮,别有风味。刚出土的钱币表面附着一种银白色氧化层,亮如水银,紧附钱体,即通常所说的“水银锈”,钱面往往还有红绿锈,煞是美丽。还有一种被称为“老生坑”的包浆,是出土已久,钱体仍残存着部分锈色的古钱币,经过长期不断的赏玩,表面又经氧化而生出包浆,这种包浆则更加入骨,色泽更加幽深,因而意味更加悠远。
            无论传世古钱币的色泽可人的包浆,还是新出土的古钱币表面的新鲜锈色,都能让人瞬间感受到美的冲击,携带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器物的审美感受,就不仅通过人的视觉,而且还通过人的触觉等感官的感受,更多地传达出应有的作用来。” 古人在收藏和赏玩钱币时,便已经意识到钱币的声音,“大抵古钱轮郭皆厚重,叩之有声” 。古钱币由于年代久远,氧化严重,其质地已经发生变化,逐渐失去金属特质,敲击时或落在桌面时,声音沉闷、呆板、喑哑,几乎没有金属之声。而且年代越久,声音越喑哑,因此,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因为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清脆、响亮。民间一般凭声音来分辨古钱的质地。陈达农说:“至于铜钱,新铸的钱,其声必有转音;传世的钱,质坚而声尖响;入土的钱质地松软,扣之声沉;破裂之钱,无论传世、入土,其声必喑。至于转音的解释,他引刘文叔的说法为:“所谓转环、悠悠两音,系在初发声之后,假使初发声为扬,在扬声后即是转环,转环而后悠悠,悠悠即在声音将尽未尽之间”。因此赏玩把弄古钱币之时,依次叩击,音色的暗沉、清亮的错落变化,悠扬顿挫,则又是另一种感官上的陶醉。

    — 此帖于 2014-09-26 01:27:45 被 异域 编辑过 —
    离线 异域
    二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10
    最后登录
    2025-11-09
    1楼 发表于2014-09-26 01:41:30

    古钱币的锈上手一枚生坑古钱币,基本上都有锈,那么锈是什么?为何铜质古钱币会有锈?锈是如何生成的?锈在古钱币上是什么结构?
        锈色是古钱币的另一种美。古钱币出土是最多的、其次就是水里捞的和传世的,后两种情况在流传下来的钱币中只占很少数量。常见的铜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绿锈又分普绿、玻璃绿及孔雀石绿。各种钱币锈色,无论是入土、坠水、传世,具体到每一枚钱币都是有区别的。入土在千年以上的钱币,颜色纯润,绿的如铺翠,红的如翡翠,坠水保存下来的钱币,颜色洁绿的如瓜皮,红的如子柿;传世的钱币稍显黯淡,呈紫褐色,主要是因为空气的侵蚀。 
     
                       锈的种类
    1.绿锈
    孔雀石Cuco3暗绿色
    石绿Cu(oH)2暗绿色
    碱式硫酸铜Cuso4.3cu(oH)2橄榄绿色
    碱式碳酸铜Cuco3.3cu(oH)2淡绿色
    碱式氯化铜Cu2(oH)3C1绿一墨绿色
    钱币在空气和土壤中,天然和人工形成的物质作用于钱币,使其逐渐氧化,尤其是雨水会熔解大自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墓里陪葬生物体及土壤化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一起侵蚀着铜合金,形成上面表述的化合物,变成绿锈。



    2.黑漆古
    一氧化铜CuO黑色
    硫酸亚铜Cu2S黑色褐色
    氧化亚锡SnO棕黑色
    传世品是指铸造之后,一直流传于世、从未入过土的古钱币(或者是,生坑除锈的钱币,这类钱币又叫“熟坑”)。年份越久的传世钱币因为长期抚摸、经常盘玩,时间长了,表面形成一层乌黑发亮的黑色或铜色的膜,宛如古玉表面的“玻璃光”,即为古玩家通常所说的“包浆”,这种乌黑发亮、色泽自然的黑膜则称之为“传世古”,也称“黑漆古”。



    3.枣皮红锈
    氧化亚铜Cu2O深红色
    铅丹Pb3O4大红色
    “枣皮红”是指有些钱币绿锈下呈现的暗红色,是钱币原始表层或黑漆古一氧化铜CuO黑色)的基础上出现,与土壤化合物生成氧化亚铜或铅的层面。



    4.水银沁锈
    二氧化锡SnO2银灰色
    钱币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但有些钱币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22%时,因锡析出到器物的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沁”。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使之产生二氧化锡。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钱币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5.绿漆古锈
    碱式氯化铜Cu2(oH)3C1淡绿色
    碱式硫酸铜Cuso4.3cu(oH)2绿色
    “绿漆古”是钱币绿锈生成之后,由于水文地质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锈自然脱落,都因年代久远,绿色牢牢的浸染在器物表层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层薄薄的绿漆,故俗称“绿漆古”



    6.蓝锈
    硫化铜CuS靛蓝
    碱式碳酸铜Cuco3.3cu(oH)2蓝色
    硫酸铜(胆矾)Cuso4.5H2o蓝色
    蓝锈的形成机理和绿锈类同但数量少于绿锈。



    上面是钱币上锈的化学结构和具体形态,那么锈在钱币是如何表现的?下面将就钱币的锈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看两枚的钱币。(下图)



    上面这两枚宋钱,基本可以看到铜质了,表面有少量的氧化物,就把这个做为原光钱币的例子。(真正的原光钱币找到几乎不可能)
     
    氧化铜的出现(下面这两枚钱币,表面生成了氧化层)



    锈的出现(在氧化物,一氧化铜CuO黑色的上面出现铜锈)



    常见钱币的形态(在锈长满钱币,再带一些土,那么就是我们常见的钱币了。



    总  结本节主要以古钱币的锈做为主线,从锈的形成,化学成份,自然状态下的表现,通过实物的比对,认识锈的基本结构。通过这章的解释,希望能建立一个对古钱币锈,及其生成,形态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北方由于雨水少,干燥的原因,出土的钱币,薄锈,钱币保存情况比较好,成为收集的首选。南方由于雨水比较多,出土的钱币,锈多,硬,难以去除,致使钱文迷糊。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土的钱币统称,南坑或北坑,一些特定的地区出土并带有很特别锈色的钱币被命名为XX坑,比如同心坑。锈也是,辨伪的主要方法,入土千年的钱币,所形成的锈,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来的,所以,对锈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是很必要的。

    离线 changderen
    七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5-27
    最后登录
    2025-11-19
    2楼 发表于2014-09-26 06:09:36

    学习。

    离线 jxj81121
    实名认证
    好评
    5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6-17
    最后登录
    2025-10-09
    3楼 发表于2014-09-26 06:13:21

    谢谢指点丶

    离线 边学边问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10-12
    最后登录
    2025-11-19
    4楼 发表于2014-09-26 07:24:40

    受益,图文并茂,好!

    离线 吉祥天
    实名认证
    好评
    3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11-04
    5楼 发表于2014-09-26 07:33:59

    学习了

    离线 古泉天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2
    最后登录
    2025-10-23
    6楼 发表于2014-09-26 07:40:11

    最好在具体介绍一下古币的辩伪方法。。

    离线 古泉天
    实名认证
    好评
    2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2
    最后登录
    2025-10-23
    7楼 发表于2014-09-26 07:41:41

    以及造假的一些方法。辩伪。。

    离线 十五眼镜
    实名认证
    好评
    1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7-07-29
    最后登录
    2025-11-11
    8楼 发表于2014-09-26 08:19:14

    北方干燥,雨水少,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




    ~~~~~~北方的锈并不硬,相反南方广西一带的锈却很坚硬,江浙一带有一种偏灰绿的锈也很坚硬,几乎无法清理。红紫色的锈跟火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与地域燥热毫无必然的关联,内蒙,西北也出朱砂锈的钱币。


    楼主做的看图说话真不错,一目了然的,易读易懂。

    2021-10-20 转正
    离线 异域
    二级发帖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10
    最后登录
    2025-11-09
    9楼 发表于2014-09-26 08:41:44
    十五眼镜:
    北方干燥,雨水少,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




    [color=#...

    谢兄指点。这些实际体会的经验很珍贵。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7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