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富翁:
熊小子,凿只是一种简便粗暴的极端方式,很多中晚期的还是打磨出来的,就是磨边类,
剪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通胀的压力,化大钱为小钱,变亏为盈,所剪凿下的延环或次品,另熔铸对文小五铢或其他器皿,
关于这类具体细节,知铢东汉区有专文刊布,你去看看,不再赘述!!
,
嘿嘿,好不容易来园地看看都被陈老发现啦,我记得知铢网是有相关的帖子,以前群里也探讨过。在我过手过的批量蜀钱中有很典型的凿穿痕迹,这也直接导致蜀钱多不平整穿口下陷,我想凿如您所说是一种粗暴且高效的方式。我认为无论是凿剪磨都是一种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减重行为,也就是为了应付货币通货膨胀。铸对文小钱也是在这类五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说明这类五铢是有市场基础与政策许可的。在南北朝一定时期五铢小钱作为子母相权的基础货币,但在东汉是否有此现象还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