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国内仅见过两枚。其中一枚由被誉为是“江南有钱人”的上海著名钱币收藏家余榴梁所藏,成为他拥有的38000枚藏品中最钟爱、最陶醉的一枚钱币。余榴梁所藏一品的直径为31.5毫米,重量7克。原本重量应该不少于10克,但是,因钱文之间有四个人为的穿孔,致使钱币重量失去了原来的面貌。这枚钱币上的钻孔极有可能是曾经被人做过某种饰品。我国著名钱币专家马定祥先生认为是:“稀世珍宝”。后由余榴梁先生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此种“圣宋通宝”钱币铸造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停铸于崇宁三年(1104年)元月,历时仅7个月的铸期。见于《宋史·食货志》记载:“崇宁二年五月,始令陕西及江、池、饶、建州,以岁铸小平钱增料改铸当五大铜钱,以‘圣宋通宝’为文。继而并令舒、睦、衡、鄂钱监,用陕西式铸折十钱,限令岁铸铜钱三十万缗,铁钱二百万缗。三年,遂罢铸小平钱及折五钱。”
原来,由于风流皇帝宋徽宗不事朝纲,致使奸相蔡京专权。蔡京大兴土木,骄横淫逸,搞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为了掩盖捉襟见肘的困境,蔡京发行了嫁祸于民的虚值大钱“当五钱”。很快又被“当十钱”所替代。
由于铸期十分短暂,因此,“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流传后世的极为稀少。目前,国内仅见过两枚。其一,为江苏常熟的归谷孙旧藏于上世纪30年代,其具体数据不详,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二,曾为上海的余榴梁先生所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据资料记载:当年余榴梁先生将“圣宋通宝·当五”送交马定祥先生鉴定时,马老不由得拍案叫绝:“稀世珍品,我与钱币打了50年交道,如今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他还打开《古钱大辞典》兴致勃勃地读到“圣宋通宝,其当五者,故彩云公藏有一枚,为德国人购去,今未见过。”马老确认其为真品,盖上鉴定章。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贵忱也做了认真的鉴定,并表示祝贺。
当年“圣宋通宝”背横写“当五”钱的问世,轰动了国内外。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故事片叫《古钱风波》。
(按:据传余榴梁先生的当五因为被博物馆认为是伪品退回,回来被日本人5万元购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