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0921 | 回复 35

    太孤陋寡闻了,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蓝三云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08
    最后登录
    2025-09-17
    楼主 发表于2014-05-31 13:16:28

    天津考古奇才郝迪,21岁身家过亿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则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郝笛酷爱文物考古,尤其对中国古代盔甲有独到的研究。他现为中国文博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撰写过《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若干论文;应邀参加过大型考古挖掘工作;如今被不少古玩文物店聘为顾问。
    郝笛已经是全球很多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郝笛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故宫。看着琳琅满目的皇家收藏,平时沉默寡言的郝笛竟指着展品说:这个把朝代写错了,那个把工艺给写错了。父亲嗔怪地说:小声点儿!小孩子家,你懂啥?一位一直默默跟着他们的老人忍不住说:“哦……我原来是这里面的。这是您的孩子吗?我跟他聊会儿行吗?”
    老人和郝笛聊得特别投入,还不时在纸上记着什么,他神情肃穆地对父亲说:“你可要好好培养孩子啊!这孩子可不一般。他刚才说得都对。”
    前几个月,天后宫出土了一些清朝乾隆年间的瓷器碎片。由于郝笛在天津的考古界小有名气,有人便让郝笛鉴定。郝笛将瓷器碎片分成3堆。然后说:“昨天的报纸登错了,这堆是康熙年间的、这堆是雍正年间的、这堆是乾隆年间的……这里可能是一个祭祀坛。”细心的郝笛还在挖掘现场看到一块石碑,反复查看后,对爸爸说出自己的推断:石碑右上角有凿痕……我肯定石碑右上角有“大明年间”的字样,“明”是清朝最忌讳的字,凡带“明”字的都要毁掉,当时民工们翻修时发现了石碑,肯定害怕,不知如何处理。他们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把“明”字凿掉……3件瓷器中有碗、酒杯、香碗,也是民工迷信,发现关帝的东西,把它毁了,认为得罪了神灵,于是回家精心找了几样瓷器,简单地设了临时祭祀坛祭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土了一些被媒体称为“外文铅饼”的东西,上面“有似龙非龙似鸟非鸟的东西,下边是外文”。郝笛看了出土文物的图片,很是兴奋,认为这就是几代人找了几百年的“白金三品”。“白金三品”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等都有记载,而且记载得相当详细,包括重量、形状、纹饰。但“白金三品”开始时并没有得到专家的确认。郝笛说,这是专家研究的失误,研究白金三品的人都是研究古钱币的,他们不认为龙的形状是那样的。郝笛关于“白金三品”的推断直到2001年才被专家们认定。
    郝笛一有空闲,就经常出门,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北京等地,带着资料、带着课题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等地经常有他的身影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一个15岁孩子的话让大家嗤之以鼻:“那时都是铜钱,哪来的铁钱!”“再往下挖应该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这个孩子就是当年已名震大半个中国的天才考古少年郝笛,后来天津的许多大型考古挖掘现场都邀请他到场。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2000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初步确立了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他的鉴定结果往往决定着几百甚至上千万元额度的大宗文物交易。八九岁时赚了17万元。
    在考古鉴宝界,郝笛颇像一座无人能够探知的古墓,充满悬疑与传奇。
    10岁以前,郝笛一直住在沈阳道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5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了。
    郝笛自小有着同龄孩子身上少见的安静,而且智商奇高,父亲需用计算器计算的百位数加减法,他张口就能说出结果,给他买的玩具他看都不看一眼。
    上学以后,郝笛常常深夜才回家,问他,就说去看朋友了。什么朋友能玩到这么晚?家人把电话打过去,朋友竟是位70多岁的老人,那时他的身边都是这样的朋友。
    沈阳道上的老人们后来说,6岁起,郝笛就已是文物市场上频繁的买家了。7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
    10岁那年爷爷去世了。晚上,郝笛静静走进来,跪在灵堂前,4个多小时后,郝文敏一觉醒来发现儿子还跪在那儿,一推,孩子已僵住了。当医生的妈妈赶过来,看到儿子的腿都紫了,揉了3个多小时,孩子的腿才会动。丧事办完后,郝文敏觉得应该跟儿子好好谈谈,郝笛哇的一声哭出来:“是我害死了爷爷,他不该死那么早,他把你给他的医药费全拿给我买文物了……”郝文敏大吃一惊,那时他的生意很顺,每个月都给患糖尿病的父亲三五千甚至上万元钱。到那时,郝笛购买文物已花去40多万元,其中还有他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郝笛对父亲讲起八九岁时,一处工地挖出一批碎瓷片,他一包包背回家,攒了4麻袋。之后一片片拿到市场上去卖,他懂行,谁也骗不了他,一共卖了17万元。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大多是那时他从文物市场淘来的。
    10年来,每到爷爷忌日那天,郝笛都水米不进,以此作为对给他帮助最多的爷爷的纪念。
    [1]几年以前,郝笛的父亲以为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当时我越来越不能理解郝笛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读书心不在焉,从来不看书,成绩中下。愤怒的时候,我甚至都把他的书包扔出了家门。”
    直到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孩子的体质太差,需要补充营养。”父亲很奇怪,每天晚上郝笛都会像小饿狼一样吃得很多呀,而且郝笛的母亲是医生,家里一直是注意营养搭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才知道郝笛在学校不吃早饭和午饭已经很久了,怪不得每天晚上回家就跟饿死鬼一样地吃,原来他吃一顿要抵三顿呀。
    晚上,父亲叫来郝笛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段日子早饭和午饭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郝笛这才从自己的床底下拿出一小包东西,里面全是文物的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郝笛告诉父亲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已经3年没有吃早饭和午饭了,有时候饿了就去捡同学吃剩下的馒头啃两口。父亲很吃惊,紧盯着儿子有点憔悴的面容,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坚持3年只吃一顿饭,这需要多大的决心?这时候,他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天晚上,父亲告诉郝笛要买东西缺钱只管开口,家里给钱。

    逃课的“坏”学生

    上初中时,郝笛常常逃课,躲在家中或图书馆研究考古和历史书籍,《二十五史》、《铜元详考》、《中国古币》……一学期下来,郝笛在学校的考勤只有几个星期。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
      是真的吗?最先赶来求证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足足数了一天一夜,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共有167800枚,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10多副……
      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天津一位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坐在沙发里的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山东电视台导演许凡和他打赌,把他带进山东博物馆库房,随便指出一件,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几十分钟。
      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16岁的郝笛,从高古玉到瓷器到盔甲到陶器,郝笛讲得专家时而连连点头时而轻轻摇头:“这个,我们还没有涉足过……”临了,司马南拉着郝笛的手说:“你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理解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老话。”

    离线 蓝三云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7-08
    最后登录
    2025-09-17
    1楼 发表于2014-05-31 13:18:34

    玩了几年钱,以为自己啥都知道,中午被家里人嘲笑了一番,看来做人要低调,藏龙卧虎的人太多。真心求教,这人很厉害吗?

    离线 去留无意
    钻石会员过期
    好评
    1781
    差评
    3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2-09-23
    最后登录
    2025-11-13
    2楼 发表于2014-05-31 13:21:04

    这个是谣言

    离线 xj7277
    实名认证
    好评
    6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5-08-09
    最后登录
    2025-11-20
    3楼 发表于2014-05-31 13:29:01

    神话

    — 此帖于 2014-05-31 13:29:45 被 xj7277 编辑过 —

    2016-12-04 转正

    离线 清风泉社
    实名认证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6-19
    最后登录
    2025-11-21
    4楼 发表于2014-05-31 13:29:59

    只是传说

    离线 虹琴
    正式会员
    好评
    1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3-13
    最后登录
    2025-11-20
    5楼 发表于2014-05-31 13:56:00

    我也不相信   大家都是行里人  有这么厉害的吗  就连电脑都不可以完全懂得那么多    园地高手很多   谁敢说自己厉害的 ?

    离线 中山明
    实名认证
    好评
    8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5-02
    最后登录
    2025-11-19
    6楼 发表于2014-05-31 14:00:23

    确有其人 但是也有点夸张了

    2023-02-26 转正
    离线 liuhd9898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1-16
    最后登录
    2023-01-06
    7楼 发表于2014-05-31 14:04:08

    过分的痴迷是一种病态。天大的不孝子孙。用爷爷看病的钱买古董,简直混蛋一个。这样的人不值得推崇。对社会对家庭,毫无益处。他所有的学问知识能力。能对别人有什么益处?只会让人越来越痴迷。一个国家拿废铜烂铁和破瓷片子当国宝。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可以传承的精神。勇敢!真诚!才是精神。古董可以收藏,但说穿了只是个小爱好!玩物丧志!还被当做榜样!可怜啊!可悲!

    身份已验证:刘辉东  长春市

    离线 覃羽
    实名认证
    好评
    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8-27
    最后登录
    2025-10-31
    8楼 发表于2014-05-31 14:07:33

    这篇报道应该有15年不只了,当时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故事,也没后续,应该是那个年代的记者太夸张了
    记得原文曾经有一句,他生下来的那一刻就仿佛已经活了千年,全世界能与之对话的不超过10人,10几岁已经是世界很多博物馆的客座顾问之类的,具体记不清楚了
    不管故事如何,还是影响了不少人那会

    实名认证
    好评
    48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12-06
    最后登录
    2025-11-21
    9楼 发表于2014-05-31 14:11:00

    是的 万事皆有度 为了收藏 很多人倾家荡产 那样就成了赌博了 我喜欢收藏 但是前提是 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收藏是一个知识的积累 升华的过程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爱好和投资途径 但是要掌握好度 不要痴迷才好 呵呵

    2022-10-21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