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111 | 回复 8

    [古玩随感]走出收藏和鉴定的思维误区!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汉泉堂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0-16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6-05-12 09:25:00

    在收藏活动中鉴定藏品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高仿品充满市场、真假难分的情况难住了所有的收藏人和鉴定专家。如果都能面对复杂的情况,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实事求是、辩证思维地思考判断,去面对它,真假仿造还是不能蒙骗我们的。否则只能在实际操作中造成失误。但是最可怕的还是让收藏者、鉴定专家们的主观意识落入到一种定向思维误区中,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极其可怕!一、    误区之一:“宁左勿右”的思维方式“宁左勿右”,这是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影响极深的一个定式思维,过去表现在政治运动中、工作方法中和权力斗争中。中国的老百姓吃“宁左勿右”的亏太多了,造成国家的损失也太大了。改革开放以来,“宁左勿右”的思维方式受到了一些压抑,近几年又有所抬头。主要是某些掌权人怕失去头上的乌纱帽,权威人士怕失面子,所以这些人又捡起了这种害人的东西。没想到在今天的收藏和鉴定运作中,不少人也进入了“宁左勿右”的思维方式。“宁可错杀三千(真品),不可放过一个(仿品)”,这是当今权威们鉴定藏品的一个原则。如某某老人拿出祖宗留下的一件宝藏,被某专门研讨会上的几位权威判了“死刑”:“这是近几年的仿品”!如某人拿出一件宋墓出土汝瓷让北京某权威人士鉴别,这位权威看也不看便说:“私人不可能有,全世界才六、七十件,早已藏在各博物馆中。”某人又说:“这里确实有,而且测试过。”权威又说:“有也是仿的!”他果断地否定了这个事实。就这样多少真东西纷纷被权威们枪毙了。在拍卖公司和其它交换场所,不少人都被仿品吓破了胆,所以习惯地否定一切、不承认事实,不分情由、一律打入假的、仿的行列。这难道不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模式操作吗?真正的实事求是者是要面对每一件藏品能说出理由:真的,真在哪里?仿的,仿从何来?不可胡说八道、采取一律否定的态度。要知道,错判了一个——把仿的断成真的,让收藏者损失很大,让鉴定者脸上无光;若把真的断成仿的,同样阻了他人的财路,甚至造成国宝流失,同样鉴定者脸上无光。别以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你鉴定者就心安理得、保住了“面子”。其实不然,人们心中是有数的,一旦人们发现你这个权威错把真的断成仿的,让他人吃了亏、走失了好机遇,他们依然是骂你一辈子,权威的面子也同样在人们心目中黯然无光了。如今有人舍近求远,不找本地人鉴定,宁可找远处的真正行家去鉴定,这不正说明了问题吗?二、    误区之二:教条主义的思维方法学习鉴定:凡是收藏的人都愿学。教别人鉴定:凡有一定收藏经历的人都愿教他人。能写文章、编辑图录的人也都希望通过图文的形式让大家学习。我们发现学者、教者、编者、作者都容易犯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教条主义”。他们不动脑、少思考、按图索骥、照猫画虎、轻易相信某些书上的只言片语,用教条和呆板的思维去思考是要不得的。教条主义的人不懂得尊重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至理明言。可是在收藏人群中、鉴定权威中不少人都很教条。我前面说过,北京某权威说:“汝瓷存世只有六、七十件,有也是仿的。”那是因为书上写的,他见过书上的条条,没见过真正存世有多少实物。这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有人经常和我说,他有几件瓷与书上的一模一样,所以他的一定是真的。能这样下结论吗?这叫“按图索骥”,对照一下就定性了。图录上的“物”有的是抄来的,很不可信。这也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还有不少人以教条的方法去教人,如某某权威说:元青花有串珠纹,所以凡有串珠纹的一定是元青花。也有人说:元青花有它固定的造型,造型不对肯定不是,造型对就有可能是。什么样造型算对?元青花应该有多少造型?你能说出来吗?你都见过吗?这个问题谁也没有谱。所以说仅凭这些教条的东西去鉴别现代高仿品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如某高科技测试室以测出瓷釉中的成分来判别真仿,似乎这又科学许多,其实在判别思维中同样犯了一个教条主义的错误。他们把古瓷和现代仿瓷的分界点定在微量成份中的铁和锰,并认为高铁低锰是古瓷,低铁高锰是现代仿瓷。据我看也不见得。瓷釉中含锰的很少,只有褐色、紫色和桃红釉才有锰成份,其它釉根本不含锰。用锰的含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也无实际意义。用铁的指标虽是可以,因为瓷釉中大多数都含铁质。现代瓷中的三氧化二铁为1.39%,古代瓷大多数为4.38%,一般而言古瓷中的铁比较高,个别的古瓷也有仅含三氧化二铁为1.30%的。这样问题就不太好说了。何况铁的含量并不与时代有关,不能说宋代的、元代的、明代的其含铁量各不相同,而是因各种釉式的配方不同,才决定了含铁量的多少。所以测定三氧化二铁含量尚不能断代。同时铁和锰不存在相依的关系,也就不能拿这个指标来作为断代鉴别的依据。这种依赖铁锰含量的鉴定方法难道不也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思维方法吗?所以,成份测试来鉴定古瓷也不可取

    离线 谢卓斌
    三级发帖
    好评
    11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27
    最后登录
    2024-01-29
    1楼 发表于2006-05-12 10:22:00

    看看我能否补充这一句:要收藏和鉴定,首先要镇定!(小小见解)

    离线 钱迷30年
    实名认证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1-26
    最后登录
    2023-04-04
    2楼 发表于2006-05-12 19:04:00

    [s:17]

    离线 乐泉人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5-07
    最后登录
    2021-04-10
    3楼 发表于2006-05-14 06:16:00

    涨见识[s:27]

    离线 天天快乐
    正式会员
    好评
    7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01-30
    最后登录
    2024-05-21
    4楼 发表于2006-05-16 04:25:00

    好文!

    离线 高兴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7-17
    最后登录
    2024-05-21
    5楼 发表于2006-05-23 17:24:00

    [s:23]

    离线 我爱小平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04
    最后登录
    2016-11-17
    6楼 发表于2006-05-25 04:51:00

    [s:27]

    离线 88gwx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2-15
    最后登录
    2021-01-05
    7楼 发表于2006-05-27 15:38:00

    [s:02]

    离线 hrhxjhr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3-19
    最后登录
    2024-05-19
    8楼 发表于2006-05-29 05:40:00

    [s:23]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