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120 | 回复 3

    [欣赏] 古钱揭秘之------不可盲目信“古籍”    (原帖乱码,休整)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暴风雪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1-07
    最后登录
    2024-06-05
    楼主 发表于2014-03-23 22:46:55

    对事物要想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就要遵循客观科学的规律,很多人喜欢引经据典来佐证,的确是一个好的论证方法。但受时代限制,写作人的认识水准,社会环境等都对古籍的客观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研究中,不可盲信,要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去看,站在科学的角度,客观的检验休整古籍的记载中的论据记载。下面是钱币届经常引用的一些古籍和专家观点,我们参考下:
           1.史学重要文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先看作者履历: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 奉新地处南昌府境内,明代时这里文风很盛,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宋应升在叔祖宋和庆创办的家塾内就读。七岁时投师于族叔宋国祚,不久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圌知。年方十六考入本县县学,入庠九载。他自幼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其族侄宋士元在《长庚公传》中说:“公少灵芒,眉宇逼人,数岁能韵语。及掺制艺,矫拔惊长老。”宋应星青年时代已经熟读经史及百家书,对程朱理学有较深钻研,又能独立思考。他尤其推重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他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还喜欢音乐、美术,对时事政治特别关心,怀有济国济民的理想,常与同学好友纵谈天下大事。
            宋应星做过官,仅相当于现在的县级,祖父虽然做过尚书,到他这一代已经衰落,宋一生也可谓坎坷,著述颇多,且庞杂。其著作中很多叙述,并非都经过确切的考证,引用古籍也颇多错误。如该书中说水晶“未离穴时如棉软,见风方坚硬”“玉只有绿白二色,有色者非玉,宝石皆出于井中,黄金初时柔软扥等,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谬论,是作者根本没有实际考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结果。在该书中很多叙述,描述的大多是些现象,作者有的的确仔细考证过,但内容过于庞杂,尚未涉及核心,仅是当时社会中一些现象的记载。详细可参看《天工开物》导读部分介绍。其中关于铸钱的记载,也是晦涩和片面,更由于政府保密制度只是象征性的写了皮毛。历代制钱统治者的保密措施参看
    古钱币揭秘之--------古代不能揭秘的铸钱工艺      http://bbs.chcoin.com/show-7130571.html
         2. 看看李时珍对兔子的认识“兔大如狸而毛为褐色,形体如鼠而尾短,耳大而
    尖。上唇缺而无脾,长胡须,前脚短。屁股有九个孔,靠脚背坐,能跳善跑。舔
    雄性的毛而受孕,5个月后生子。大的叫chuo(音绰,上召下比),似兔,但要
    大些,青色,头与兔相同。脚与鹿相同,有人说兔没有雄性,而是以中秋望月而
    受孕,此为不经之说。现在雄兔有二个卵,古乐府中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
    离’,可破出此种疑问了。”李时珍倒是破除了没有雄兔,以中秋望月而受孕的
    不经之说,不过如果有人因此而愿意相信他数的兔子的屁股有九个洞,雌兔舔雄
    性的毛而受孕,我请他/她分开养一雄一雌两只兔子,先看看兔子的屁股,等兔
    子成熟后剪下几缕雄兔的毛让雌兔舔舔,接着等吧,看到雌兔老死之前能不能生
    出小兔来,等兔子死后你可不要因为失去了一只宠物伤心而怪罪我让你养兔子哦!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发笑,我们的李时珍大科学家,原来是这样理解兔子的啊,就连他不让孕妇吃兔子肉的原因,就是兔子嘴裂,吃了会孩子得兔唇。我刺,这都什么逻辑啊,我们古代就是这个东东的认识习惯。我们现在依然在做医学相关的生意,但对客户从来不误导患者信中医中的未经证实的偏方谬论。
            3.清代雕母多数是在圆形钱的中间有一突出的方框,然后在方框中穿透小方孔或小圆孔,也有不穿透孔的,谓“未开金口清廷一经核准,还要举行隆重仪式,从北京的宝泉局宝源局到地方铸钱局,大摆酒筵,并将钱样用锦盒包好陈设于几案大呼一声,意即钱成后但愿百姓都乐于使用。待等大量铸时,方孔变大了,钱体变薄了,变小了,为的是节省铜料,年铸量千百万,统称制钱 ------这个文章核心来自《大钱图录》《故宫清钱谱》等现代藏家认为古钱之本的著作。
    现在藏家一味的咬文嚼字,忽略事实,仅孤立的认为制钱必须有铜雕母,铜雕母必须是中间方框未开的金口未开的钱币,必须是开穿后,搞仪式,仪式必须都如此隆重,开穿后的雕母,其来源必须是这种厚穿修掉多余的铜,变成细穿才能成雕母铸钱。就是这样片面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来认识。诚然书中很多资料详实,确实难得参照。但并非所有内容都正确。即使作者之一是钱监官员的朋友,他写的东西只能是尽量接近点,就连主管铸钱的户部侍郎王庆云都没能在《石渠余纪》中真正核心披露制钱工艺。原因也是上文链接提到的。
    ”待等大量铸时,方孔变大了,钱体变薄了,变小了,为的是节省铜料,年铸“这句话,怎么理解?如何那么大的钱币翻祝几代后就变小了?实际操作的时候会有直径28的雕母铸造几代后钱币就变小了成为小制钱?一句方框中穿透小方孔或小圆孔“金口未开”“贻害无穷,让多少人见到这种形制的钱币,忽略铸造本性,忽略雕刻本性,忽略本有的属性,一头扎到金口未开的大雕母里!!!
    呜呼哀哉,曾经的神韵判断,气色判断,气质判断,凡遇到厚穿钱币统统抛到脑后了,圆穿成了判断雕母的硬道理,如兔子有九个屁股眼的判断一样,贻笑大方!


            每一个版式的制钱都应该有一枚跟他对应的祖钱,仅乾隆就有几百种,咸丰上千种,加上其余几个朝代上千种在一起起码有2000种,一个版式搞一次仪式,全国大吃大喝一次,起码要2000天,基本5年半时间皇帝们就这点事,天天喊见钱眼开,大排筵筵?!走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演绎的叙述形式而已,并非真正的古代社会实际情况,但实际收藏的时候就转不过弯了。
             4.本作为古钱收藏之标本参照物的国家博物馆藏品,应是特征最明显,最被玩家明白并当做参照的馆藏重器,但实际上,玩家大多看不懂,一边猜测是什么性质,甚至真假,工艺更别提了,甚至很多说现代电脑雕刻的。故宫藏品就算有解放后入库征集者,电脑才有了几年,电脑雕刻机才有几年?看不懂标准器,是国家库储错了,还是藏界自身走歪了。
             5.钱卓老师,在古钱研究中颇多建设性论证,是我以前学习的启蒙老师。但也有认识的局限,因为涉及到工艺上需要专们的研究专业知识。在嘉德当五百雕母中很多论述随在语言组织和引用古籍中能通顺读来,但涉及具体工艺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瑕疵。例如:雕刻而成带有小方孔或小圆孔的钱形模具,被称之为祖钱或雕母。“-----首先小方孔和小圆孔不是雕刻而来,发现出土实物雕母坯和现代工艺溯源来看,这种穿口形式是先天铸造出来的。其次,这种穿口的钱币雕刻好文字后即成成品样钱。并非作为翻制子钱的备用雕母,待到铸钱的时候再开金口。实际翻制子钱的实用雕母,有另一套制钱程序和工艺。出土的钱局半成品及备用毛坯以及较多的传世中的坯子都佐证了这一点。符合古代社会中对制钱的要求。
    当时只有熟练工匠才能雕出高质量的祖钱,印模过程中不会挂砂,从而形成光滑的钱模“    这句话,表达的作者的意思是,祖钱印模,只有熟练工匠的光滑冷加工技术处理后,才不会挂砂。先不说这种雕刻的钱币是否铸钱,仅实际铸钱中,做为母钱的钱币要经过一种特殊工艺处理,(这种工艺在古籍那几个字里隐去了)。不懂实际工艺,根本不知道这种工艺的存在,误以为钱币打磨光滑就可以了。当时翻砂的沙子是粘稠坚硬的,否则根本无法形成固定的型腔,金属容易的冲击力,过去有形容”无坚不摧的铁流“你是可以想象的,以这样的钱币印完钱,钱币就沾成了一个大硬嘎达,就没法用了。 
     在祖钱和母钱之间,母钱和制钱之间,实际并不是直接程序而来,中间还有若干的过度母。
    实际参与铸钱的雕母,的确有备用雕母,并不是需要的时候现雕刻,这种备用雕母也是未完工的雕母,但区别并不在穿口里。有独有的暗记和工艺,就是说不经过专业处理依然无法制钱。这里说的实用雕母跟我论述的雕母成型工艺是一致的,虽然并不是主流制作祖钱的工艺,但确存在,主要是以我在另帖子中记录的快捷工艺冷加工而成。


    非我研究比前辈老师高,只是说谁都有擅长,我有我的所长。如果集大家客观的经验之长,汇集所有的智慧,古钱币的研究发展肯定会得到超越前人的发展。丁福保前辈,著作《历代古钱图说》时候,汇集了当时几大南北名家,后来被马定祥重新研究中,指出了很多错误论述,和赝品所在。是马老师比丁福保那几个专家都高明吗,不全是,很多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没有05年嘉德拍卖图录,不会吸引我关注古钱币。没有张志中《中国古币》不会让我彻底反思铸造工艺,没有,《古泉大集》,不会让我系统了解各朝代铸币概况和入门,没有《咸丰泉汇>很多清钱资料版式无从查找,现在学习借鉴的媒体更多了,开拓思路,集百家之长,共同继承和发扬古钱币学。人不亲艺亲,所有热爱古钱币事业的人都是缘分。

    2016-11-16 转正

    离线 木鱼1987
    实名认证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1-08
    最后登录
    2023-12-31
    1楼 发表于2014-03-23 23:24:14

    我去年看《钱通》就发现书上错误百出,还有1984年河南钱币学会编的《中国钱币常识选编》也有错误。

    违规记录:信誉可疑,谨慎交流!2015-8-24
    违规记录:交易不兑现,警告一次。2015-3-16
    http://bbs.chcoin.com/show-8409218.html

    离线 暴风雪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1-07
    最后登录
    2024-06-05
    2楼 发表于2014-03-25 13:18:30
    木鱼1987:
    我去年看《钱通》就发现书上错误百出,还有1984年河南钱币学会编的《中国钱币常识选编》也有错误。

    是的,知识是积累的,辩证的去看,否则将停滞不前。《历代古泉图说》尚有几十处错误。

    2016-11-16 转正

    离线 onezone
    实名认证
    好评
    6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12-04
    最后登录
    2024-06-09
    3楼 发表于2014-03-25 14:47:27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