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今越南也。
安南后黎朝前期,起自公元1428年黎利建国,终于1527年黎恭皇被迫禅位。
这段时间的安南国铸币大多精美,我收集了十二种,现一一介绍如下:
1) 顺天元宝。 后黎第一币,太祖黎利朝铸造。顺天元年(1428)四月在京都设立铸钱场,首次铸造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该年十二月,朝廷规定五十文为一陌,比陈朝的六十九文为一陌更少。顺天二年,黎利专门召集臣僚商议铸钱一事,认为:“钱乃生民血脉,不可无也。”制定出币制律例,可是直到黎利顺天六年去世,该律例始终未见颁行。顺天元宝铸造数量不太多,流通范围也很有限,但是对黎初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造钱质量也比前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大越史记全书》记载为“四月、铸顺天通宝”, 误!应为顺天元宝,皆为小平,与中国唐代顺天元宝迥然不同。
2) 绍平通宝。 公元1433年,太宗黎麟继位,绍平元年(1434)春,铸造绍平通宝,下诏严禁胡朝通宝会钞继续流通。《大越史记全书》载:“(绍平元年九月四日),颁绍平新钱六百余贯,赐文武百官”。绍平六年三月,太宗定铸币式,规定铜钱六十文为一陌。绍平通宝大多规整,版式多样。
3) 大宝通宝。 1440年,太宗改元大宝,铸行大宝通宝钱。大宝通宝按字体大小可分为大字、中字、正样和小字数种,其中大字和中字均少见,大宝钱钱文小异变化颇多,铸造都很精美。
4) 大和通宝。 1442年,仁宗继位,第二年铸造大和通宝钱。
5) 延宁通宝。 1454年,仁宗改元延宁,铸延宁通宝,史书记载:“甲戌年(即延宁元年)春正月,铸延宁钱。”六年之内多次铸造,版式多样,其中皿丁宁版受到藏家青睐。
6) 天兴通宝。 1459年十月,仁宗胞兄谅山王黎宜民率众杀死仁宗和太后,夺取皇位,改元天兴,黎宜民在位仅仅八个月,却大肆搜刮京师府库铜料,铸造了相当数量的天兴通宝钱。但是,随着黎宜民被大臣推翻,天兴钱昙花一现后也就寿终正寝了。
7) 光顺通宝。 黎宜民死后,圣宗继位,改元光顺。圣宗朝国力强盛,铸造的钱币异常精美,光顺通宝一般分为单点通和双点通两种,小异版别很多。
8) 洪德通宝。 1470年,圣宗改元洪德,洪德二十八年间,安南经济繁荣、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洪德盛世。洪德钱铸造也是非常精美,发行数量巨大。
9) 景统通宝。 1497年,圣宗去世,宪宗继位,宪宗为守成之君,铸造的景统通宝保留了圣宗朝钱币的精美风格,大多厚重,版别很多。
10)端庆通宝。 1505年,威穆帝继位,改元端庆,铸造端庆通宝。端庆通宝厚重异常,轻不少于5克,重的超过10克,目前网上见过最重的端庆为14克,直径4mm, 所以有人提出端庆钱并非当一使用。
11)洪顺通宝。 1509年襄翼帝继位,铸造洪顺通宝, 洪顺通宝铸造精美,和前朝光顺跋光版钱十分相似。
12)光绍通宝。 1516年昭宗继位,铸造光绍通宝钱,光绍年间,后黎朝已是风雨飘摇,光绍钱钱径缩小,铸量不多,有一种大字大样钱,钱径超过25mm,通字右侧没有固定流铜。
我们通常介绍后黎朝前期钱币,都会以光绍通宝结尾,但是史书记载1522-1527年黎恭皇在位期间还铸有统元通宝,未见。
这一时期的钱币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独特现象——车工背。
安南后黎朝前期是安南铸币的黄金时期,也是铸币质量的巅峰时期,钱文精美、币型规整、大多厚重,大多存世多见,易于搜集,本人非常喜爱。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越南历史货币》和《安南泉谱历代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