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查看 3701 | 回复 28

    空话——我对样钱的见解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20楼 发表于2006-05-06 15:11:00

    1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21楼 发表于2006-05-06 15:38:00

    五一闲来翻书,又找到清人对样钱的一种描述,使样钱一下多了不少。道光时曾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的王庆云在其《石渠余纪》卷五—纪制钱品式中说道:……自雍正改为一钱二分,轻重适中。后虽钱齐(成分)不同,而品式无改,唯供用内廷者为样钱,样钱百重一斤。清代一斤16两,两重37.3克左右,一斤约合5900余克,每枚也就6克左右,约合一钱六分四厘上下。《故宫清钱谱》中标明故宫收贮的标有“大”的制钱即是内廷的,从拓片看与宫外流传的俗称大样钱的没有区别,不少的质量在7—8克,嘉庆宝泉背满文出头那种我量过10枚,平均重10.2克。所以按照王庆云的说法那些明显大于普通流通钱的我们称为大样钱的也应当是样钱。可见样钱和母钱一样,并不神秘,而且数量也不少。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离线 林宝
    三级发帖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9-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22楼 发表于2006-05-06 17:58:00

    [s:05]

    离线 桂泉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2-03
    最后登录
    2021-04-10
    23楼 发表于2006-05-06 18:22:00

    正所谓相对不是绝对[s:04][s:05]

    离线 宝之堂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6-14
    最后登录
    2021-04-10
    24楼 发表于2006-05-06 20:51:00

    原来流传的万选钱是不是样钱?
    借用个图:(什么性质?)http://www.yihequanyu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187&replyid=183779&id=63210&page=1&skin=0&Star=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6 13:00:33编辑过]

    离线 于是之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5楼 发表于2006-05-09 17:49:00

    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6-5-6 7:38:05的发言:五一闲来翻书,又找到清人对样钱的一种描述,使样钱一下多了不少。道光时曾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的王庆云在其《石渠余纪》卷五—纪制钱品式中说道:……自雍正改为一钱二分,轻重适中。后虽钱齐(成分)不同,而品式无改,唯供用内廷者为样钱,样钱百重一斤。清代一斤16两,两重37.3克左右,一斤约合5900余克,每枚也就6克左右,约合一钱六分四厘上下。《故宫清钱谱》中标明故宫收贮的标有“大”的制钱即是内廷的,从拓片看与宫外流传的俗称大样钱的没有区别,不少的质量在7—8克,嘉庆宝泉背满文出头那种我量过10枚,平均重10.2克。所以按照王庆云的说法那些明显大于普通流通钱的我们称为大样钱的也应当是样钱。可见样钱和母钱一样,并不神秘,而且数量也不少。事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王庆云《石渠馀记》钱法部分与其说是杂记不如说是笔记,抄袭各类典籍的成分还是重一些。
    样钱或是母钱重一些的观点并不新鲜,户部则例里不是有乾隆母钱重一钱四分的说法吗?乾隆钱才多重?四年以后的标准应该是一钱吧,要重上百分之四十呢,这还说要是足重的制钱才行。

    离线 铁扇子
    荣誉会员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2-12-01
    最后登录
    2023-10-25
    26楼 发表于2006-05-09 18:05:00

    “王庆云《石渠馀记》钱法部分与其说是杂记不如说是笔记,抄袭各类典籍的成分还是重一些。
    样钱或是母钱重一些的观点并不新鲜,户部则例里不是有乾隆母钱重一钱四分的说法吗?乾隆钱才多重?四年以后的标准应该是一钱吧,要重上百分之四十呢,这还说要是足重的制钱才行。”
    值得去抄的抄袭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何况抄袭的是“各类典籍”。我这里主要说的就是那句“供用内廷者为样钱”。意指按王的说法或“抄法”供奉内廷的就是样钱。说明样钱不是那样神秘,不是那样稀少难得。我后来说重量的部分实际是废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0:06:27编辑过]

    离线 于是之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8-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7楼 发表于2006-05-09 18:11:00

    以下是引用铁扇子在2006-5-9 10:05:12的发言:
    “王庆云《石渠馀记》钱法部分与其说是杂记不如说是笔记,抄袭各类典籍的成分还是重一些。
    样钱或是母钱重一些的观点并不新鲜,户部则例里不是有乾隆母钱重一钱四分的说法吗?乾隆钱才多重?四年以后的标准应该是一钱吧,要重上百分之四十呢,这还说要是足重的制钱才行。”
    值得去抄的抄袭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何况抄袭的是“各类典籍”。我这里主要说的就是那句“供用内廷者为样钱”。意指按王的说法或“抄法”供奉内廷的就是样钱。说明样钱不是那样神秘,不是那样稀少难得。我后来说重量的部分实际是废话。

    王的样钱说看来和现在的“内廷大制钱”说差不多了,记得这本书有85年和01年两个版,我是03年前后买的,想来那种大的乾隆嘉庆道光从“宫钱”过渡到“内廷大制钱”说应该也是在01年以后吧,倒是可能有人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这可不一定是小概率的事件。

    离线 AD
    三级发帖
    好评
    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3-01-10
    最后登录
    2024-05-13
    28楼 发表于2006-05-18 18:56:00

    这样的样钱恐怕不好找啊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