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1279 | 回复 3

    [欣赏] 浅谈东川府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黑马泉泉
    实名认证
    好评
    13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9-04-14
    最后登录
    2024-06-14
    楼主 发表于2014-02-12 16:00:52

    1、           东川府简介


    东川(今会泽),历史悠久,文化昌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唐置唐兴县,明设东川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会泽县至今。早在新石器时代,会泽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商朝晚期,会泽的铜矿资源开始开发利用,在世界冶金史上,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比欧洲早15个世纪。明代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被基尼斯世界委员会认定为世界基尼斯之最,会泽因此而得钱王之乡美名。


    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设东川府,属云南布政使司,16年(1383年)改属四川省。


    清圣祖康熙38年(1699年),改土归流仍置东川府;世宗雍正4年(1726年),改属云南省。府治会泽(在今云南省会泽县)。清末辖会泽(今云南省会泽县)1县;巧家(厅治在今云南省巧家县)1散厅。1913年废。


    2、东川府大事记


    【一】汉代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
    堂琅县始设,属益州犍qi
    án为郡。
    注:《华阳国志》载:
    堂琅县,因山名也。出银、铝、白铜、杂药。又载县有大渊持水,名千顷池。西南二里有堂琅山。清《东川府志》载:“”堂狼山在巧家米粮坝,北距牛栏江边昭通府界二百余里,山高三十里,【延褒】百余里。古堂琅县括今东川市及会泽、巧家等县地。
    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
    堂琅地震山崩,小江断流21天。先后震124次。
    东汉建元元年(76年)
    堂琅已能生产铜洗、铜犁等生活用具。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置犍为属国都尉,辖朱提、汉阳二县。堂琅县易名朱提县。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以犍为属国为朱提郡,下辖朱提、南广、汉阳、南秦、堂琅五县。东晋太宁元年(323年)
    成国李骧攻打宁州,宁州刺史王逊遣姚岳迎战于堂琅。岳打破骧军,追至金沙江而还。



    【二】晋唐宋元明
    东晋咸和八年(333年)
    成国李雄攻陷宁州,封李寿为建宁王,晋失南中,堂琅属成国地。隋开皇六年(586年)
    改堂琅县为开边县,大业初年(602年)复名堂琅县。唐武德四年(621年)
    堂琅县改称唐兴县,隶曲州。后东爨cu
    àn乌蛮强盛,仲牟由后裔骂弹改唐兴为那扎那夷。
    唐大和三年(829年)
    南诏王嵯cu
    ó巅率众攻入成都,掳文人、工匠数万而还。部分汉族人流入东川。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统一云南,蒙世隆设东川郡。后晋天福元年(936年)
    大理国段思平设东川大都督,为六节度使之一。宋元丰三年(1082年)
    大理国三十七部首领纷纷割据一方,居今东川的乌蛮自号闷畔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东川路,隶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东川土酋禄鲁祖(女)授东川知府街,准世袭。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东川土知府升为东川军民知府,改隶四川省。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发生
    阿堂之乱,云南巡抚游居敬领兵数万进剿,东川彝民戳其众。


    【三】清
    清清顺治五年(1
    48年)
    大西军一部到东川,与土酋禄万兆的武装发生激战,定北王艾能奇在碧谷坝中毒箭身亡。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禄万兆戳杀大西军安西王李定国,向清朝廷邀降,清廷授其东川军民府印,准其世袭。
    清康熙十八年(1699年)
    东川土知府禄氏无继承人,遂向朝廷奏请改设流官,王永玺为首任流官知府。但禄姓族人争夺知府位置的
    反流斗争越演越烈,终于在雍正八年(1730年)爆发了以禄万福为首的武装反乱。清廷派重兵镇圌压,斩首数万。彻底完成东川的改土归流。后称雍正八年的事件为庚戌之变
    同年,建碧云山祝国寺。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东川府在汤丹厂设经理一员,放本收铜,抽税20%,并在昆明设官铜店控制买卖。东川官办铜政始于此。
    清雍正四年(1726年)
    东川府改隶云南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
    由乡民捐款,设碧谷坝义学。清雍正九年(1731年)
    崔乃镛任东川知府,任期内编撰《东川府志》两卷。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东川发生强烈地圌震,小江两岸尤烈。土石翻飞,天地龟裂,山崩路阻,死数十人。据后地圌震学界推测,此次地圌震震级约为7.7级,烈度为10度左右。知府崔乃镛为之作《东川府地圌震纪事》,详细记述了地圌震情况。请雍正十二年(1734年)
    东川府
    宝云钱局在汤丹设炉铸钱。
    清乾隆四年(1739年)
    东川产铜最盛,仅汤丹厂年产铜达3750吨,各矿厂来往人员达10万之众。此后数十年间,东川年产铜量均为5000吨上下。
    清乾隆六年(1741年)
    汤丹厂新设铸钱炉20座,年铸钱
    977万枚,以充金沙江航道开凿费用。
    清乾隆七年(1742年)
    云南布政使张允随下令疏浚金沙江河道,东川境内新开数十滩,乾隆十一年,航道基本开通,此后
    京铜水运大便。乾隆十四年(1749年),钦差大臣舒赫德视察航道后,认为水湍滩险,金沙江水运遂停。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东川知府方桂主持篡修《东川府志》20卷。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乾隆皇帝为东川铜矿亲笔题匾
    灵裕九圜huán。(上文提到的,因为但是东川隶属会泽这个匾是充着汤丹铜矿提给会泽的,所以这个重叠了东川和会泽都提这事。)
    清咸丰三年(1853年)
    马二花回圌民起圌义在汤丹爆发,义军活捉东川营参将明恒。清军重兵围剿,马二花、桂建中等被俘,后在昆明遇害。
    清咸丰五年(1855年)
    大桥河泥石流爆发。
    清同治元年(1862年)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经过东川,屯兵于碧谷坝至泥那姑一带,连营数十里。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东川铜矿采运行官督商办。
    清光绪十年(1884年)
    东川知府余泽春主持编《东川府续志》四卷,宋及付印。光绪二十三年(1
    97年),
    知府冯誉骢c
    ōng将其内容增补后印刷成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改里甲制为图保制。



    3、东川府钱币铸造贡献


    会泽开发较早,公元前135年,即汉武帝建元六年,夜郎王从唐蒙之约归附汉朝,即在这里设堂琅县,辖区包括今天的会泽、东川、巧家一带。当时的堂琅以产铜洗闻名天下。此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先后更名为唐兴县、东川郡、东川路东川土府、东川军民府、东川府等等。自西汉建元六年设置郡县至民国初年撤销东川府的2000多年历史进程中,会泽这块地控金沙,临昭通之南面,峰高云露……东接威宁,西通会理,内负江山之固,北接黔蜀之援的区域一直是府治驻地,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当时,东川府(今会泽县)的铜产引起了清廷的高度重视,指令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江苏、安徽、四川7省及云南本省额办京铜全部携银赴东川府采办运京,以保证宝源、宝泉两个年铸铜钱60万串的铸钱局原料。并在东川府设宝云新、旧两个铸钱局,建炉70座,年铸钱40万串。当时全国80%的铜源来自云南,而云南铜产量的80%又来自东川府




    身份证已确认:黄俊 浙江省余姚市

    离线 日月大明
    一级发帖
    好评
    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09
    最后登录
    2021-04-11
    1楼 发表于2014-02-12 16:13:59

    听课

    离线 大风起兮
    三级发帖
    好评
    16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9
    注册时间
    200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4
    2楼 发表于2014-02-12 16:22:23

    顺治东不是东川吧?^_^

    离线 九色鹿
    九级发帖
    好评
    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3-02
    最后登录
    2024-04-15
    3楼 发表于2014-02-12 16:31:08

    学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