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760 | 回复 1

    古币辨伪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万清泉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15
    注册时间
    2002-12-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楼主 发表于2003-07-27 12:44:00

    古币辨伪(轉載)
     

     古钱币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目前古钱币收藏热的升温和价格的上扬,为谋暴利,伪造古钱币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早在清代道光、同治年间已有伪造古钱的行当,主要在河南开封、洛阳伪造各种布币,山东济南、潍县伪造各种刀币,北京和‘浙江、绍兴多伪造各种方孔钱,其中既有翻砂铸造、也有改判。’‘民国初年,收集和研究古钱的人逐步增多,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当时市面上若出现一枚品位较高的古钱,又被确认为真品,人们便会争相竞买,原本只值三、四十元一枚的,也能抬价到百元以至干元之上。由于价格的上涨,做伪钱的逐步增多,造出的伪钱也越来越精,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为了迎合人们想得到新品、孤品的心理,还出现了大量的臆造品,如明昌重宝、宝庆元宝等等,致使许多收藏家和钱商落入圈套。当时伪造古钱的地方除北京、河南、山东.浙江外 ,还有四川.辽东、苏州等地,这个时期所造的伪币流传到现在已有百年上下;大多是不带锈色的传世钱,钱体上有一层黑色包浆,欺骗性很大。
       古钱伪造的方法基本有以下几种:翻砂铸造法作伪,即用木质、骨质或软石雕成古钱的模型,也有用真钱做模型进行翻砂铸造。如河南伪造新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伪钱,从字体上看’“一刀"错金二字色泽偏黄、“平干”三字是用锈色堆积而成,笔画偏粗;钱的锈色是用真钱的红斑绿锈,全部粘满钱体,锈色下还做出一层黑色包浆。(而真品“一刀乎五千”字体

    上“一刀”二字是黄里透红色,“乎五千”三字比伪品笔画细而有力,锈色是自然生成的红斑绿锈,均匀地分布在钱体上,锈色斑驳处露出银白色的水银古包浆。)此钱做伪之精,已达乱真的程度。改刻法作伪,即选择较厚的旧铜钱磨去原来的钱文,用刀改刻成另一种稀有钱币的文字来伪造。此种作伪必然要用刀刻字,所以如果用放大镜细细观看钱文的每一部位,可发现残留在钱文边的刀痕,而且这种钱多无锈色。挖补法作伪是将普通旧钱的文字挖去一半或全部,再取其它钱的文字或另用铜片打成文字来补贴上,这种钱要从钱文和锈色上去判断真伪。拼合法作伪是将两个旧钱各取一半粘合而成,还有的是磨去两个旧钱的背,粘成两面都有字的合背钱,这种钱首先要细观此钱的外廓有无拼缝,然后听其声音,真伪便可判断出来。
     还有一种打制拼合法,是将两块薄铜片,一块打制面文,另一;块打制成钱背,做成钱样,再做锈色,拼合而成。: 在伪造古钱中,伪造锈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伪钱大’多采用从普通真品钱上取下锈皮粘到伪钱上。这种锈色看上去色泽混浊,不自然,而真品古钱锈色是从钱体中生长出来的,非常均匀、坚硬。不过有些钱出土的地理环境复杂,腐蚀程度不同也会有其它情况出现。伪造古钱的技巧虽精,但人们鉴别古钱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这种辨伪能力是由平时经常广泛接触真品和伪品,细心比较各种钱币的材质、色泽、深入研究其制作方法而得来的。



    离线 万清泉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5
    注册时间
    2002-12-30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3-07-30 05:54:00

    少一點浪費

    200372921532825421.jpg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