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赵与齐都有。韩国的平阴应该在河南孟津县。《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春,王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癸卯,郊,寻溃。丁未,晋师平阴,王师在泽邑。”《春秋释例》卷五:平阴,河南河阴县也。《春秋地名考略》卷一:“昭二十三年晋师在平阴,杜注在今河阴县。臣谨按平阴古为津济处。陈平降汉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是也。后置平阴县属河南郡,武帝封刘遂为侯邑。十三州志:县在平津大河之间,故名。魏文帝改曰河阴县。晋因之永嘉五年传,祗建行台于河阴后,魏太和二十年,营方泽于河阴。东魏分置,河阴郡于此。隋初,郡县并废。王世充复置,武德初又废。今故城在孟津东一里”。
赵国的平阴见于《赵世家》,幽缪王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 《货系》1102页《释文表》以为此赵国平阴在山西省阳高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