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咸丰钱的初步认识
咸丰时(公元1851~1861),国家内外交困,财力不支,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不仅发行纸币,而且大量铸钱、铸大钱,所铸钱币种类约千余种,用材金、银、铜、铁、铅等各色俱全,仅用铜一种就有紫铜、黄铜、白铜等不同成色;计值更是五花八门,小平、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均有之;其上文字、标记及文字排布各异,一般满文记局,偶有汉字记局,一般穿背上下计值,也有带“计重”字样的,一般面汉文背满汉文,也有带星、带月,或带星月的;钱局之多之乱,也非昔年可比,仅新疆各局所铸就形态多样,兼苏、浙、福、陕、巩等各局诸多花样,版别之复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又因各局所铸混乱,计值与实际大小重量错杂颠倒者屡见不鲜,当十不及当五者、当百不如当五十者习以为常;虽咸丰短短的十余年,但所铸钱币版别之复杂、币制之混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衰弱和无能,同时这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又充分展示了各个钱局铸钱者的才华与想象力,造就了许多或精美娟秀、或细腻准确、或神采开阔的版别来,因此咸丰钱币又是在中国钱币铸造史上一个异军突起的年代。
近年来,古钱币收藏热风起云涌,君不见一次次古钱币交易会上人们蜂拥而来,君不见一个个古钱币交易网上人们点击率最高,虽然假钱赝品层出不穷,然而还是无法遏制如潮如涌的爱好者的脚步,这其中咸丰大钱爱好者的队伍尤甚,所占比例似乎可以与咸丰钱在目录上的所占比例相提并论,从小平钱到当千钱,价格从低到高都有人问津,这也足见咸丰钱币的魅力啊。
咸丰钱币姣姣者甚多,各种雕母、母钱、样钱,尤其是部颁样钱自然是一大亮点,咸丰的许多计值均有母钱或样钱,部颁样钱是当时朝廷希冀规范统一钱币铸造发行的明证,但是也恰恰因为母钱或样钱的稀少,一般爱好者很难收集,即使收集到一枚两枚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不可能去系统归纳整理和比较研究,真正的可以系统收藏的咸丰还是那些流通使用的大钱或小平钱,各局所铸咸丰钱币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前文所述咸丰各种钱币的计值、大小、字体、重量、标记、用材等等区别点甚多,也因此获得了爱好者的垂青,据各种版本的图谱目录中所占比例统计,在历史上一个短短的清朝咸丰年间的十年左右时间里,所铸钱币的种类竟然可以占到全书的1/4~1/3!这一点恐怕在世界钱币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因为咸丰钱币的五花八门,也就给爱好者们一个广泛收藏与深入研究的大好天地,多数爱好者喜欢咸丰钱币的形状和重量,特别是成系列的大钱放在手里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即使是不懂钱币的人也会为之惊讶和赞叹,这恐怕是每一个咸丰钱币爱好者都遇到的情景吧?这也就是咸丰钱币的魅力,不要说那些稀有的版别----因为那些毕竟是极少数收藏家们的藏品,或者是个别“大款”级的人所能买得起的,一般爱好者倘若不是捡漏儿还真没有那个财力,所以还是在一般咸丰钱币上下些工夫的好,好在除了稀有版别外这里有着极大的收藏和研究空间,这自然是咸丰的诱人之处了,不同的钱局、不同的计值、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字体、不同的标记等等都够爱好者琢磨的了。有人专门收集某一个钱局的咸丰,有人专门收集一种计值的咸丰,有人专门对于咸丰上的各种文字感兴趣,有人被咸丰上的星月记号吸引,有人则更热衷于收集刻花咸丰等等,反正咸丰钱币有足够的版别和数量给你,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都能够得到满足。
当爱好钱局收藏时,笔者特别注意了关于宝河局咸丰的收集,也有一些心得;当从计值入手时,笔者近来的确买了不少当十咸丰,也很有感触;当在字体或花纹上分析咸丰的话,似乎也有不少话可讲;可见咸丰到处是话题啊。在系列关于咸丰的心得体会中,本文先就算个开头的序言吧。咸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