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查看 916 | 回复 13

    [讨论] 从乾隆到光绪的晋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一键随风
    四级发帖
    好评
    38
    差评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4-12-04
    最后登录
    2024-05-20
    楼主 发表于2013-08-21 20:17:06
    离线 张琛凯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1-21
    最后登录
    2022-04-29
    1楼 发表于2013-08-21 20:21:26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没有啊。

    离线 千蚨斋主
    实名认证
    好评
    3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17
    最后登录
    2023-12-22
    2楼 发表于2013-08-21 20:21:59

    第一个乾隆稀少版本!

    离线 一键随风
    四级发帖
    好评
    3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4-12-04
    最后登录
    2024-05-20
    3楼 发表于2013-08-21 20:30:54

    乾隆十三年复开宝晋局鼓铸,设炉10座。年铸青钱42324串,十七年停。十八年又开,仅剩6炉,二十一年增炉5座,达11炉。至十九年后仅开4炉。嘉庆年间宝晋局继续鼓铸,道光九年时仍有4炉,旋停。二十二年又开4炉,咸丰三年宝晋局铸铁钱,四年底铸当十大钱,九年宝泉局在山西平定州设宝泉分局,铸铁钱解京。后改为晋省接办,有炉29座,六月减炉14座, 存15座,此时局存铁钱已达15万数干串,无法 畅行,旋停。同治四年仍开4炉。到光绪年间因 铜贵,至二十五年开始开1炉,第二年又加1炉,铸重7分4厘重的制钱,每月出钱2千串。 阳和局于顺治七年二月在阳和开立,至八年十月停炉止计获息8083两8钱.十三年移至大同。

    乾隆通宝。乾隆元年(1736年)改铸乾隆通宝。乾隆十四年(1749年)才开铸,改炉10座,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停铸。十八年(1753年)再复开铸,设炉6座,到乾隆二十一年(1759年)增炉5座,共11座,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复减去5座。晚期因铜运困难,铜价上涨,有的人便乘机囤积,使铸钱减少,钱价又增值。造成私铸泛滥,充斥市场,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终因私铸严重,钱贱而下令各省暂停铸钱,此时宝晋局虽未停铸,却减炉2座,只剩4座,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也被迫停铸。宝晋局在乾隆年间因铸钱较晚,按规定只有重一钱二分之制钱(图13),由于乾隆在位时间长,宝晋局开铸时间也久,故遗留下的钱较多,重量也稳定。
      五、嘉庆通宝。嘉庆元年(1796年)改铸嘉庆通宝,4月下令各省恢复鼓铸,宝晋局接旨后便立即于嘉庆元年开铸(图14),设炉6座;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减去2座,直到道光二年(一说道光四年)停铸。其它省有的到嘉庆十年也未开铸,使钱缺而价贵,私铸又风行起来,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由于宝晋局在嘉庆年间未发生停铸,使铸钱较多,而且按章鼓铸,其直径由23至26毫米,重量多在4克以上,表明币制的稳定,保证了山西制钱的正常流通,满足了经济的需要。
      六、道光通宝。1821年宣宗接位,改元道光,铸道光通宝。这时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鸦片输入增多,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使国内纹银日少而贵,几近耗竭,由于银贵影响钱贱,每两银可换制钱2千文,使一些交通不便而又缺铜之省难于鼓铸制钱,只好停铸,宝晋局为停铸钱局之一。宝晋局在道光二年停铸后,迟迟到道光九年(1829年)才又开铸(图15),仍为4炉。
      随着银价的上涨,宝晋局每年铸钱不当无利可图,除省内商人们自招帮价的补贴外,还要亏工本银,故到道光十一年(1831年)奏请停铸。后在户部一再命令下,宝晋局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复开铸,仍为4炉,直到咸丰六年才停铸。宝晋局在先后开铸的十年中,铸有直径为22至25毫米,重在4克左右的道光通宝数种。
      七、咸丰通宝和咸丰重宝。1851年文宗接位,改元咸丰,铸咸丰通宝。这时因鸦片战争后,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白银外流更为严重,银贵钱贱的现象达到高峰,加之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使财政收入锐减而军费开支则猛增,造成财政极端困难,铸钱所依靠的滇铜又被切断通路,无法运铜供应京局及其它局而纷纷停铸制钱,面对缺钱少铜的局面,清政府只好采取大量印发官票,宝钞和铸大钱,铁钱及铅钱等办法来弥补财政的不足。由于大钱铸造时间短,仅有数月之久,有的省还未开铸便接到停铸令而未鼓铸大钱,造成有记载而无铸造,宝晋局当50大钱虽有此说却无实物就是一例,但刘春季先生在“馆藏咸丰钱分类表”中①,以发现实物为依据而提出宝晋局铸有当50大钱,可惜未见实物和较详细的介绍,不知其为一品?还是有数品?是否为当时户部准备下发之样钱?还是私铸钱?有待深入探讨。因山西缺铜和铅,历来铸钱都有限,在咸丰元年改铸“咸丰通宝”后,宝晋局仍为四炉,到咸丰四年才铸当十大钱,面为“咸丰通重宝”,这时清政府已下令相继停铸各种大钱,专行当十钱。咸丰六年(1856年)宝晋局因奉令铸造铁钱而停铸铜钱,直到咸丰终了也再未铸造铜钱。
      山西虽缺铜和铅,可盛产煤和铁,尤以平定州产煤多,为全省之冠,煤质最佳,为无烟煤。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山西巡抚哈芬奏请利用山西丰富的煤铁,铸造铁钱来弥补国库之空虚,到11月户部开始在北京试铸,于咸丰四年三月铁钱试铸成功,决定开始铸造并使用铁钱,除北京设厂外,又在平定州河底镇(在平定县北70里)设立宝泉分局,专铸铁钱,开炉20座,从内部派司官二员监督,由晋省遴委道府大员会办兼,所铸之钱背文为满文“宝泉”二字。到咸丰七年(1857年)则因铁钱笨重,无法畅通,窒碍难行而停铸。
      宝晋局在咸丰六年(1856年)奏请停铸铜钱,改铸铁钱,经获准于咸丰七年十一月开铸,到十二月铸竣,背文为满文“宝晋”二字,以与平定州所铸之“宝泉”铁钱相区别。不久也以窒碍难行而停铸。
      咸丰年间因特殊的情况,使山西的制钱也出现了多品种之局面,有铜钱和铁钱,铜钱中有制钱(图16)和当十钱(图17)两种,其中当十钱较多而又精整,前期直径为38毫米,重16克以上,后期出现减重现象,为13克多,减重不多,基本稳定。在铁钱中则分“宝泉”和“宝晋”两种,后者仅铸二月,故数量极少。历来钱币著作中均未提及,也未见过图录,更未见过实物,直到今冬在泉友翟昌禄处才发现一枚,并赠给拓片,得以公布于世(图18),使这珍贵史料得以重见天日,填补了山西钱币史上一空白,得到它应有的价值。该钱面有铁锈,直径24毫米,穿径5.5毫米,外部宽2.5毫米,重4.1克,文字清楚,在铁钱中为难得的珍品,反映了山西的铸钱技术较为发达。
      八、同治通宝。1862年穆宗接位,改元同治,铸“同治通宝”。宝晋局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才开铸“同治通宝”(图19),仍为4炉,铸量与以往同,不久便停铸,到同治十二年又恢复鼓铸,设炉两座,到同治十三年又停铸,故铸钱较少,不过质量精致,大小多为24毫米,重4克左右,在全国币制混乱,减重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山西仍保持了制钱的稳定,突出了山西特色。
      在《古钱大辞典》中,刊有“同治通宝”,背文仿康熙满汉文式的制钱一套,共20个局名。
      这一套“同治通宝”背满汉文钱肯定不是各省奉令铸造的流通货币,因此也就不能作为各省府局恢复鼓铸之证据,这点是需要澄清的,这套钱应是专为收藏之玩钱。
      九、光绪通宝。1875年德宗接位,改元光绪。由于财政困难,中央仍铸当十大钱,并令各省也铸,命名为“光绪重宝”。光绪十三年(1887年)令各省铸一文制钱,命名为“光绪通宝”,山西宝晋局于这年遵旨派人到天津购铜开炉鼓铸(图20),不久便停铸。后山西宝晋局遵令又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复铸(图21),先开炉一座,到光绪二十六年又增一炉。这年广东开始造机制铜元,每枚当十文,重量稳定,大小一致,造制精美,为人民所喜爱,而且利润大,各省纷纷仿造,清政府见大势所趋,便在1901年明令除留宝泉局仍铸6分重之制钱外,其余各省均铸机制铜元,企图统一币制。山西因以制钱为本位,田赋征收银元,不通用铜元,故至清朝灭亡也未铸造铜元,仍铸制钱,直到光绪改元宣统才停铸,因此宝晋局所铸之“光绪通宝”较多,初期的径大,为24毫米,重4克左右,字迹规整,如同母钱,铸量少,晚期的径小,20毫米左右,重2.6克以上,字迹粗糙,数量多。

    离线 阳阳1988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7-13
    最后登录
    2024-05-20
    4楼 发表于2013-08-21 20:59:21

    已阅 不错

    离线 宝希堂
    四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3-01
    最后登录
    2021-04-11
    5楼 发表于2013-08-21 21:35:52

    学习一下,不错

    离线 坚持不漏
    实名认证
    好评
    9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9-15
    最后登录
    2022-09-28
    6楼 发表于2013-08-21 21:38:30

    有意思!

    2021-05-13 转正
    离线 漫步泉边
    实名认证
    好评
    65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10-02
    最后登录
    2022-11-13
    7楼 发表于2013-08-21 22:47:29

    不错

    出售物品与图片严重不符,警告一次 2015-6-9
    http://bbs.chcoin.com/show-8824433-e.html#pid61341313
    交易图片与实物图不符,警告一次2016.10.29
    http:/

    离线 笨笨
    二级发帖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3-05-20
    最后登录
    2023-12-25
    8楼 发表于2013-08-22 08:37:37

    俺曾写过的一段乾隆晋局的文字,可以给兄看看:
    宝晋局铸钱兼顾配给军饷和民用两个用途的,在乾隆朝中后期,地方钱价高昂时,曾多次调整铸量和减价平卖。晋省经济活动活跃,主政者重视铸币民用,宝晋局在乾隆朝几次开铸几乎都与民间日用钱币不足或是钱价高昂有关,这可能就是乾隆朝晋局铸币特色鲜明的部颁标准式和地方式两大体系出现的原因。

    乾隆朝晋局铸钱版式分作部颁标准式和地方式两大体系,地方式体系已经有点后世官督商办的味道了,到了光绪一朝,十三年复规制钱之后,晋省铸钱收到北洋系铸钱的影响很深,地方式的特色倒是逐渐弱化。

    离线 陈万红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3-06-16
    最后登录
    2024-05-20
    9楼 发表于2013-08-22 09:58:49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