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泉:
楼主~再清晰的图片也无法说服大众泉友~
建议你三条
1:找此版 普通子钱 放在一起对比直径
2:雕母是工匠用一块干净、高纯度、一粒砂眼都没有的黄铜雕刻而成,你仔细看看自己的雕母~全身有无砂眼~
.......
普及点基础知识:
1雕母并非你所定义的“工匠用一块干净、高纯度、一粒砂眼都没有的黄铜雕刻而成,你仔细看看自己的雕母~全身有无砂眼~。的工艺制作,这种认识是一种以讹传讹的结果,既找不到史书记载,也没有广泛的实物来证明。以国内一流拍卖会成交的雕母来看,百分之90以上表面有气孔或沙眼。
2其次,从历史上来说没有后加刀的概念,只有假加刀(流通真钱改刻母钱).钱局有候刀母概念,指加工母钱或雕母的圆坯。一般藏家不明白真正古钱币加工工艺,把认识不清的有刀痕的归为后加刀,意指假加刀。
3。加工工具,你以为雕母是拿刻章用 的刀子一点一点的刻的吗?在清代早已经使用技术相当先进的机器加工了,这种微型雕刻机雏形最早出现在新时期晚期在汉代已经相当普及和先进,到了明清时期技艺达到顶峰,特点就是效率高,技术精,加工角度多。
4.包浆,可以说是同期的DNA,即使做的再好的化学处理也做不出真正自然传世的感觉来。因为传世的需要时间不段的积累氧化的结果,而化学做旧是在同一时期做的,过奖过于统一生硬。
5,。雕母的概念是近代民间俗称,古时并无此概念,只有祖钱、母钱、制钱、的概念。而就雕刻的钱来说,分为呈样用的雕样钱和当母钱翻制子钱的雕刻的母钱,雕样钱不会翻制子钱,而母钱不会做呈样用,两者特点不同。见《故宫清钱谱》、
6.对于真正的雕刻钱币整体工艺来说你都理解错了,都是道听途说来的一般常识。的确很多人是这样认识的 ,但确实不是事实,因为史书记载和实物都找不到依据。雕母并非整块铜雕刻,以清朝为例,发现的雕刻的钱币材质就有牙、木头、锡合金、铜、辽代甚至发现了金、银材质的雕母。查查清代户部史书有明确记载。《熙朝记事》《石渠余纪》《清史》
在现在一个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畸形环境下,潜心研究钱币文化的人已少之又少,多年来古钱币文化一直被归为杂项里的一个偏门,而不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所有爱泉藏泉的悲哀。根本原因在于对古钱币的认识肤浅,不连贯,基础工艺认识不够,最要命的是还没意识到这些,很多还自以为是的给开展评级和鉴定。这些机构,都是自己臆造概念和标准来忽悠人去鉴评,赚取经济利益。
说到这,肯定有些藏家不服气,那你试着回答一些基础问题:
A清朝的钱币铸造都使用了哪些工艺方法?
B明代的钱币普遍比清代的铸造精准,技术发展到清代是否落后了哪?2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C唐宋元明清时期铸币主要采用翻砂法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D雕母的制作工艺是什么,哪些权威资料记述?你的理论来自哪里?
E宋代一版沙箱通常需要制作多少枚雕母来制作母钱?
F你认为现有史书上记载的制钱工艺都是绝对全面和正确的吗?包括上面提到的权威书籍加上记载比较笼统的《天工开物》?
以上是些最基本的钱币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潜心研究,而只是来自一般的行里经验你永远无法深入真相的本质里。
事实的真相,可能与你的认识大相径庭,甚至所谓的鉴评公司都只是采用了在一堆钱币里挑看上去符合真的标准,而不是给你鉴定出钱币真正的真假。他们要的是不但风险的销售!
JINGLIN藏友很值得肯定,他对于实用母钱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对于雕刻工艺理解片面和不正确。这已经很难得了,说明他已经很谨慎的研究钱币的基础知识了。如果还不服气,你找找故宫藏品的雕母验证下眼力,以前我发过一些图,扶摇子老师也发过一些,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人不仅不认识,还认为是假的。以国家标准的东西人不出来,说明学到的知识的偏颇性了。古钱知识如九天大海,而我辈还处于海底深渊,仍需努力啊。
国内顶尖的藏家学者鉴定师,也深入接触了不少,他们都有各自的擅长和研究方向,也经常会受到商业化左右市场的困惑。但我们收藏古钱,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他的文化,直至发扬光大。现在古泉界最大的歧途是对钱币基础工艺的错误认识以及不愿意潜心研究和坚持真理。太多的是浮躁的市场化的钱币收藏,一切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庄家炒概念,玩家跟庄走,鉴评费交易费人家赚到盆满钵满,最后落到自己手里的都是一堆背高附加成本的精包装炒作起概念的盒子币编号币。试问,这是真正的古泉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