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母是雕出来的不应当有砂眼不假,但是没有雕到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子?谁能够说明白?清代雕母的制作工艺主要依据是鲍康的《大泉图录》中所记载的每改元铸新钱时,先选至洁之象牙雕成钱样,再用精铜雕成祖钱。但鲍康没有说明精铜从何而来?恰巧和鲍康同时代的王庆云在《石渠余记》中说过祖钱是先铸成毛坯再进一步加工成雕母的。王庆云在道光时担任过户部侍郎、工部尚书,此二部皆为钱局的上级单位,他的论述应当比较可靠。鲍康也是道光时人,也做过官,但未见其有在国家机关,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机构工作过,所以王庆云的论述更可靠一些,当然鲍康说的也没有错。只是被后人片面理解了,错误的认为是雕母就不应当有铸造痕迹。按照王庆云的说法,雕母也要经过铸造的,只不过绝大多数铸造痕迹已经被后来的雕刻工艺所掩盖了,只留下少量雕母在少量局部留下少量的铸造痕迹。记得几年前铁扇子老师从故宫看钱归来,说在一些雕母表面存在少量的砂眼、气孔、粗糙表皮等铸造痕迹。所以我觉得现在有必要也有足够的理由对原先的雕母判别标准进行修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