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包邮,
在南京的中山北路上,有一栋很独特的建筑物,其东、西、南三个面都有阔大的柱廊,二楼凉台的柱廊用爱奥尼柱式筑构,看一楼平台上的中英文店牌,方知这里是“国际联欢社”。据有关文献介绍,民国时期的国际联欢社,是一个以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成员为主,并有中国外交界人士参加的旨在联络国际人士感情的团体。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入日军之手,国际联欢社被日伪占用,改为“东亚俱乐部”。1940年3月20日至22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日本政府及军方的授意下,在此召开了“中*政治会议”。一时期,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海思平、王克敏、梁鸿志等各路代表30人云集于此,通过了汪伪“中*政治会议”的工作大纲案,确定政府名称仍为“国民政府”,并以“还都”名义,定都南京,国旗为青天白日旗,但另附加标志,成立日期定于3月30日,以原国民政府考试院(今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作为伪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3月30日,汪精卫在考试院大礼堂宣读《国民政府还都宣言》后,汪伪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并举行“还都”典礼。因而国际联欢社,也成为汪伪政权的发迹之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外交部收回国际联欢社,并扩建餐厅、公寓.办公等附属用房。国际联欢社的扩建部分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主持,于1947年竣工。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以一个扇形门厅衔接过渡,弧形线脚与原有圆形门厅相呼应,并在建筑细部、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上,尽可能使新旧建筑协调统一。国际联欢社,现为南京饭店,院内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内,亭台楼榭,花木山石点缀四周,正中一坪三四百平方米的茵茵芳草地,为市内其他酒店所罕有。1992年,国际联欢社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