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43198 | 回复 165

    [精华回顾] 宝源局造背镇库的真正性质到底是什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楼主 发表于2013-05-15 15:36:34

    好久不见陈先生了。对于先生提出的问题,小弟愿意提供自己的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清代的局、厂、库三者的关系。根据对于《清史稿》和《东华录》的理解,局是一个铸造钱币的行政单位,它受到户部(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财政部)的直接领导。它铸造多少,铸造的形制受到严格的管理,并且有一整套流程进行控制。比如:部颁--进呈,比如:雕母--母钱--子钱,比如进料多少,成本控制等等。而且根据记载,很多东西都是要记录在案并且上报的。在康熙、顺治、雍正这个时期是制度的创立、健全的时期。到了乾隆以后进入成熟期。但咸丰朝后期是个例外,由于太平天国以及外族的入侵,导致南北隔绝,军费开支浩大,这种制度的执行就存在了混乱。但到了同治、光绪制度的执行又大致恢复正常。
    再说厂,厂是局管理下的铸币工厂的一个单位。一个局可以存在好多个厂,而且这些厂地理位置可以相隔较远。比如,我们看日本的清钱图谱,往往命名为第一厂,第二厂、、、、那么库,就是每个厂存放铸币的仓库。一个厂可能会存在很多个仓库。
    那么再说说两个比较特殊的局。宝泉和宝源。我们现在一般的理解是宝泉是户部的局,宝源是工部的局。也就是这两个局归不同的部领导。这一点值得商榷的,可能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如果这两个局分属两个部,那么就存在多头领导。而实际管理铸币的只有一个部,就是户部。所以对于这两个局,个人以为,应该理解为中央直属的两个铸币单位比较稳妥。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1楼 发表于2013-05-15 16:05:31

    然后,我们需要再简单对于清钱的铸造工艺进行回溯。即使:雕母(不同材质,铜、铅、木或者其他)--母钱(精修后用于批量生产子钱的模具)---子钱(流通用的钱币)。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子钱--样钱,可以分类为部颁样、进呈样、试铸样。部颁样和进呈样来自于母钱,相交于普通子钱会有略微的精修。试铸样可能多数直接来自于雕母。
    基于以上,那么我们对于所谓的镇库钱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镇库的含义是放置在仓库中以祈祷保佑仓库的安全和吉祥。所以从使用功能上讲,它是一种驱邪祈福的吉语钱,或者是带有某种意义的纪念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花钱。镇库钱不可能用于流通,也不会大量生产。从铸钱工艺的角度,它应该直接从雕母翻铸,所以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试铸样钱。
    那么关于镇库钱就有几个问题就出来了:1、是一个局铸造一种镇库钱?2、每个厂铸造一种镇库钱?3、每个仓库都放镇库钱?4、每个朝代铸造不同的镇库钱?5、铸造镇库钱会不会是一种制度?如果是,这种制度大约是什么样子?
    目前,清朝虽然离我们最近,但是清朝的文献档案确不是那么的完整。仅有上报中央的文件存在于清宫档案,例如《清史稿》、《东华录》等等。而管理部门户部的文件和档案并没有系统的整理,有可能已经变作废纸在历史中化成尘土或者在某个国家档案馆的角落里布满灰尘。而各个局,包括各个地方局的档案只能零星见到,并没有系统的整理,有可能也不复存在。
    对于镇库钱,我们试想着从钱币实物和钱币学的角度,从一种可以接受的逻辑来进行假定。1、并不是每个局都有镇库钱。2、是某个长铸造,担不是所有的厂都铸造;3、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每个库都放;4、没有资料可以说明每个朝代,每个年号都铸不同的镇库钱;5、没有资料可以说明镇库钱的铸造形成了成熟的制度。从目前来看镇库钱可能是某个历史阶段,某个人或者某个官员的偶然为之,带有历史偶然性的产物。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2楼 发表于2013-05-15 16:13:42

    我们再看看目前所见到的几种镇库钱
    1、大唐镇库,(1)方若旧藏,从文字角度不符合唐或者后唐的书法风格,有见过实物的人称有可能是小铜镜改制,可备一说;嘉德上拍两个大唐镇库,从风格上看有咸丰钱的风格,是不是后铸,待考;(2)咸丰朝的镇库,大清镇库,宝泉,宝源,由于没有上手过实物。但考虑同时期宝泉、宝源两个局铸造的咸丰大钱的书法、文字以及风格,应为这两个局铸造。但清末好古之风日盛,而这两个局的工人在那个时代扔在,是否是专门为好古铸造,不得而知。要具体到每个钱的出处、风格和钱币自身来具体来看。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3楼 发表于2013-05-15 16:27:35

    基于以上,试着回答陈先生的几个问题:
    1。 镇库钱历来都带年号或者国号,比如大唐镇库(目前藏北京的国博),或者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私人收藏)。
    镇库都带国号或者带局号,没有资料可以证明这是一种惯例或者制度。所以这一点不是鉴别的关键。

    2。 宝源局造背镇库比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小接近3毫米,后者直径117.43毫米,但前者才114-115左右毫米。 当时如果为同性质之物,直径不该有这样的偏差。重量方面,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重量902克,但宝源局造背镇库才840克左右(嘉德拍品重量才837克)。
    同上,大小和重量没有一种制度性或者可以比较的参考,不作为鉴伪的依据。

    3。 宝源局造背镇库已经能够确定的有5枚,而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目前仅一见,和大唐镇库各为孤独者也! 万历通宝特大号的镇库大钱也目前仅见一枚,咸丰大号宝苏也如此。
    镇库钱有存在多枚的可能,比如陈先生提到宝源局造,如果有当时宝源局的工厂日志来参考就一目了然。
    4。 以前去大陆时候在钱币博物馆观察过宝源局造很久,宝左侧外轮有一处修过流铜很奇怪,大家可以去看。清代只有母钱才偶尔有修流铜,宝源局造明显是子钱,很不合常理。一直到东京拍卖出现这一枚,居然宝字右侧外轮也有修流铜,才明白是臆造者铸造水平不够高,只能在铸成后用刀修钱。
    宝源局造如果存在,是一种试铸样钱的子钱,轮上有修或者几枚有类似的修理,是正常现象,不是鉴伪的依据。所谓的铜模肯定假不成立。铜模可能来源于同一枚母钱或者雕母。而具体到宝源局造,可能是只有一枚雕母,每次只铸造一枚,不是树状铸造,所以带有相同的修理位置,不难理解。[所以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样)的修正痕迹有可能是鉴别的一个依据。/color]
    5、陈先生见多识广,已经见到的5枚是不是存在有阵有假的可能?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4楼 发表于2013-05-15 16:38:37

    最后,总结一下:
    1、镇库钱是一种试铸样钱性质的花钱。目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有成熟的制度和惯例遵循。
    2、宝源局造、大清镇库是不是当时铸造还是清末民国专门为收藏制作,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其全部是伪的依据。个人倾向于其存在,但属于历史的偶然性的范畴。
    3、从面世的几枚宝源局造来看,有真有假,要具体到每枚钱币来看。由于每一每本人都没有上手,只能从图片和文字方面管中窥豹。东京拍卖和嘉德拍卖的个人趋向于真,大清镇库个人趋向于真。
    最后,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如果从花钱的角度来看。花钱届流行一种观点,“花钱无真假,只是看是什么时候的”。可能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这里有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了。见笑见笑。
    以上,不带任何利益的追求,仅供同好参考。如不对,权当一笑。


    水边    
    2013年夏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5楼 发表于2013-05-16 19:21:55

    思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单针对嘉德这枚宝源局造,但从钱币本身的信息大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此币老,非近仿;(2)是咸丰朝造还是别的年号时期铸造,没有资料可以参考;(3)是否是民国时期专门为收藏由专业钱局工人制作,没有资料可以验证。
    我的分类是倾向于将此钱分类于特殊用途的花钱。对于花钱,就只有什么年代谁制造的问题了。这就和宣德炉一样,从明朝到现代一直在制作,关键是你愿意为一只底款写着“大明宣的年制”的炉子付出多少米的问题了。
    陈先生观察入微,发现了字体的差异。据我的经验,拓本和钱币本身的文字由于拓制的材料、力度、潮湿度好多因素有关系。会导致同样的东西拓出来不一样。这就和书法中同一块杯不同的拓本都会有所差异。此钱从书法风格上没有问题。(1)类似于清朝成熟时期官方所使用的具有欧体意味的馆阁体;(2)六个字的笔画合乎楷书所要求的笔法。虽馆阁体呆板,没有美感,但这几个字还是写的很熟练,很规矩。例如,每个笔画的起笔多采用逆峰,收笔藏锋,转折不露关节,撇和提出锋迅速,竖横写先上再下,横竖写欲右先左。能写出此种楷书还是需要很多年的熟练程度的。(3)古代钱币的文字多是毛笔字写就,只要是真钱,其书法可以临摹出来,至少笔意是很清楚的。反倒是假钱,特别是近仿,由于不是毛笔字写就,或者写字的人不是高手。反倒无法临摹。
    建议陈先生有时间找本欧阳询的《九成宫》字帖,用毛笔写几下,对于玩钱币是大有裨益。

    离线 水边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9-12
    最后登录
    2024-04-29
    6楼 发表于2013-05-16 19:37:55

    另马定祥和戴老是当时的高手,但不能说绝顶高手。应该算当时绝顶的泉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过民国钱币协会的一些会议纪要和那段时间的钱币学历史,有几个事情相信大家是知道的:
    1、丁福宝曾经亲自主持过“中国历代钱币”全套的售卖,其中较珍惜的,他亲自找工人防治。例如各朝大珍,成套的部颁样等等,这些钱币现在还在西方的一些博物馆里,陈先生应该见到过。其《古泉大词典》里面也伪品的拓片。
    2、戴葆庭以及其弟卖过很多钱,有些钱前几年又现拍卖会,比如罗伯昭先生旧藏,可见一斑;
    3、马定祥的专场拍卖的藏品也有多场,嘉德网站可以找来看。
    没有批判大师的意思。他们是大师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把大师包打一切就有盲目的意味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