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查看 18435 | 回复 104

    [原创]北宋孤品——崇宁重宝夹锡铜钱!!!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泉虫小弟
    正式会员
    好评
    135
    差评
    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2-26
    最后登录
    2025-10-05
    70楼 发表于2006-02-27 00:47:00

    故品

    2020-04-20 转正
    离线 美猴王
    四级发帖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1-10
    最后登录
    2023-02-17
    71楼 发表于2006-02-27 06:05:00

    安徽省蚌埠市钱币协会的李家年老师手里也有一枚崇宁夹锡铜钱.
    收录在蚌埠藏泉选集第66页.

    离线 痴泉山人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4-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72楼 发表于2006-02-27 19:44:00

    以下是引用美猴王在2006-2-26 22:05:00的发言:
    安徽省蚌埠市钱币协会的李家年老师手里也有一枚崇宁夹锡铜钱.
    收录在蚌埠藏泉选集第66页.
    感谢泉弟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把有关的资料发上来,期待中。[s:05][s:05][s:05]

    离线 美猴王
    四级发帖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1-10
    最后登录
    2023-02-17
    73楼 发表于2006-02-27 23:14:00

    此<<蚌埠藏泉选集>>是李家年老师96年,我和藏古斋去蚌埠的时候赠给我的.现在在我手上,并对次钱上过手.谢谢!

    离线 美猴王
    四级发帖
    好评
    1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1-10
    最后登录
    2023-02-17
    74楼 发表于2006-02-27 23:17:00

    有蚌埠的泉友可认识李家年老师?

    离线 guo-huang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9-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75楼 发表于2006-02-28 06:25:00

    以下是引用痴泉山人在2006-1-29 16:19:00的发言:呵呵,不敢当啊。说实话,刚研究这枚钱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有以上各位泉友那样的看法。现在,据实物而言,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供大家研究和参考。在宋代有一种叫[泹铜]的矿物质,是液体,当时用它来炼铜。可能是,先把锡质大钱铸好,然后放入这种泹铜的液体里,类似现代的镀铜方法。但是,当时的人用得是什么工艺,现在仍是不得而知。[s:05]
    说一下我的看法:用这种办法铸夹锡钱可能性很小。
    说理由之前,先说一下背景。山人兄所说的胆铜法炼铜在宋代是存在的,即是从一种叫做胆泉的泉水中提炼铜。所谓胆泉,就是含有硫酸铜成分的泉水。硫酸铜,俗称胆矾,一种蓝色结晶体。宋人的提炼方法有二,一是将铁片煅成薄片,成排尽在胆泉水中,铁片表面就会生成一层铜;然后刮取冶炼,还有一种就是熬煮法,但用的都是用铁来置换溶液里面的铜,原理就是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面排在铜前面,活动性较铜强,因此可以置换出铜。
    而山人所说的是利用席钱来置换铜,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面,锡也是排在铜前面的。但要想获得一个致密的铜壳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因为将锡钱放在胆泉水里,表面虽然会置换出铜来,但这层铜确是非常疏松的,随手即可以抹掉,正因为疏松,胆泉水才可以渗进去继续反应,正是这个原因胆铜法炼铜才能成为现实。因此说,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不可能在锡钱外面做出一个铜壳的。
    如果锡钱浸在现代的化学镀铜液(非电镀液)里,表面是可以获得一层致密的铜的,但现代的化学镀铜液远非以前的胆泉水可比的,首先,对溶液里面硫酸铜含量有严格要求,在这还要添加浓度都有严格要求的十几种添加剂,这在宋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即使是当时就已经有这种化学镀铜液,也是不可能做出夹锡钱来的,因为表面镀上的这层致密的铜,会完全隔绝镀铜液与里面的锡继续反应,于是反应中止,锡钱只是表面镀了一层极薄的铜,而不是铜壳,这也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镀层都很薄的一个原因。
    因此说,用胆铜法是不能做出夹锡钱的。如果表面只有薄薄一层铜也算的话,那就和史籍里的“脆、跌碎”对不上了,因为锡是很软的。

    离线 痴泉山人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4-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76楼 发表于2006-02-28 18:59:00

    泉弟的泉识很渊博,山人十分敬佩。这枚夹锡铜钱的锡中含铅,因此较脆恶易毁,锡质外面的铜层正如你所说,不但较薄而且极易脱落,现在几乎已经大部份脱落了,仅剩下少量的残留。[s:05][s:05][s:05]

    离线 bluecat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2-12
    最后登录
    2021-04-10
    77楼 发表于2006-03-01 08:42:00

    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0:42:32编辑过]

    离线 guo-huang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9-25
    最后登录
    2021-04-10
    78楼 发表于2006-03-01 08:43:00

    根据山人兄的介绍,用胆铜法做铜外壳也是可能的:也很有可能宋人经过很多次试验,或在提炼胆铜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镀铜液的合适的浓度,当然不可能和现代的配方相比了,因此镀在上面的牢固程度较差,较易脱落,但因为稍微疏松一些,所以反应的程度深一些,所以较现代的镀铜的镀层要稍厚一些,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一层较厚且较为坚固的铜壳是有差距的,只有实物在手才能知道。
    另外,内层锡钱的成分也值得探讨,我想不会只是锡里面加一些铅的。因为铅锡合金是非常柔软的,是不可能跌碎的,比如我们以前经常会用到的保险丝(电源闸刀开关里用的),就是钱锡合金。根据当时的一些做法,以及质脆、易跌碎等特性,我判断中间的锡钱里应该含有一些铜。理由如下:1、当时铸造钱币使用的青铜就是铜、锡、铅的合金;2、 铸造夹锡钱的本来目的就是节约铜料,以锡代铜,因此很有可能当时把青铜的配方作了大调整:大幅减少铜,而增加锡的使用量,使其远超过铜的使用量;3、青铜配方,随着锡的比例的提高,青铜的硬度、脆性增加,而韧性减小,当锡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得非常脆了。比如一些含锡良很高的银白色的锡白铜(高锡青铜),均质脆易碎,市场上多见到这种碎了的白铜镜,其特性正好符合夹锡钱“脆,跌落易碎”的特点。

    离线 烟台初泉
    九级发帖
    好评
    14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1
    注册时间
    2004-08-02
    最后登录
    2025-09-25
    79楼 发表于2006-03-01 15:58:00

          [s:01]我建议园地筹建的北宋钱币研究会推痴兄为老大[s:07]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