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川局面四梵字咸丰当百钱
在庆祝安乡县钱币学会成立的纪念封上,采用了本人提供的一枚宝川局面四梵字咸丰元宝当百钱,此钱虽非名誉品,但存世稀少,比较珍贵。查马定祥主编《咸丰泉汇》第七O一页综述宝川局铸钱时说:“笔者曾经手一品面铸有四梵字的当百钱,仅见(见图22-4-2)。”第七一二页钱图文字说明:“贰:编号22-4-2;币材黄铜;特征四梵字;价格*”。该书《凡例》第六条说明:“为了表示钱币的珍稀和多寡程度,本书采用十级分等制。分别用大写数字标注在钱图的左上角:壹=大珍;贰=珍;叁=极罕;肆=罕……除定级外,还对每一钱图标明以人民币计价的参考价目。凡珍品者,以星标注,三星者为最珍。”可见,本人所藏宝川局面四梵字咸丰当百钱为贰级珍品,连研究咸丰钱近半个世纪的马定祥老先生也是“仅见”。
此钱一九九四年六月购于常德钱币市场。实测径53.1mm,穿8.4 mm ,厚4.1mm,重46.8克,黄铜质,传世品,与《咸丰泉汇》图22-4-2版式相同,而品相则好于钱图。
钱面铸四梵字均为“卍”。《辞源》(1988年7月第一版合订本)第225页表述:“卍,梵文。本不是字,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华严经》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权制此字,音之以万,谓吉祥大集之所集也。”《辞海》(1980年版缩印本)第69页:“卍(wàn)①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使用。卍字在梵文中从sri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制定此字读作‘万’。②德国纳粹党党徽。……”按《辞源》、《辞海》解释,四梵字应读作“万(wàn)”,是“吉祥之所集”、“万德吉祥”的意思。
面四梵字钱为清代宝川局所铸。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讠宁 ,1831年生,1850年继位,1861年病死于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在位11年,年号咸丰。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清政府税收猛减,饷需日繁,而铜路梗塞,国库空虚。自咸丰三年(1853年)起,铸行不足值的十余种等级之大钱,继而还加铸铁钱、铅钱,滥发宝钞、官票以解燃眉之急。《咸丰泉汇》第七O一页表述:“咸丰四年(1854年),宝川局亦开始铸行大钱。据四川总督乐斌在该年十一月二十日的奏文中提到:‘于宝川局正铸项下加铸当十大钱两卯。……接着又铸行了当五十和当百大钱。’此钱形制、轻重、面背文字与官铸正用宝川局咸丰元宝当百钱一致,属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间宝川局所铸。
想咸丰皇帝一生体弱多病,少年继位又逢战乱不休,地方官员为保“大清江山永固”或为保自己的乌纱帽而为咸丰祈福祝寿是铸此钱的目的。因在铜钱上铸吉祥文字或图案屡见不鲜,在清朝尤以咸丰钱的吉祥文字图案为多见。为此,本人对此钱用途设想有二:一是宝川局初铸大钱时铸的少量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即所谓“开炉钱”;二是宝川局为咸丰皇帝铸的“祝寿钱”。
(应泉友要求,重发钱图并附去年写的短文.因缺少宝川局铸钱史料,未作进一步研究.敬请四川泉友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