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箭镞,就必须先说弓箭。弓箭的发明,是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进步,在原始时代,它可以让人们避免和猛兽直接搏斗,扩大了狩猎的范围,大大增加了人类对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有力的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的进化。自然而然的,人们在争斗中也用到了狩猎的武器,箭镞很快成了兵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在冷兵器时代,它是兵器之王。无论穿上多厚的甲胄,手中挥舞多锋利的刀剑,都无法抵挡呼啸而来的弩箭。历朝历代,军队都对弓箭非常重视,古代武举考科中历代必考的就是骑射和步射。唐代《神机制敌太白阴经》里面有唐军的箭支配备记载,唐军战士的弓箭配备是每人三根弓弦,三十六支箭,供十天作战之用,而弓箭手更是携带百支以上的箭以加强攻击火力。弓箭的精良与否,射程的远近,射速的高低,往往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比较极端的例子如在欧洲中世纪阿金库特战役中,英国的长弓手重创法国的重装骑兵,以500人代价射杀了近万名法军。战国著名的长平之战中,最后也是因为赵军首领赵括被秦军射杀,导致了数十万赵军的最终崩溃。
在中国,弓箭的发明至少已有万年的历史了。从远古后羿射九日的传说,到儒家六艺中的射礼,到古代生了男孩要“桑弧蓬矢以举之”的传统,都可以看出弓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惜由于材质的关系,除了弩机,弓弩的本体基本无存。古代箭体基本由竹木,苇杆木材等制成,完整保存至今的也非常罕见。存世量最大的就是箭镞,也就是箭头部分,还依然让我们领略到千年前的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