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 转到
    查看 11772 | 回复 74

    [欣赏] 收货的绝佳去处--学校门口。不信您试试哟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nannan1983
    实名认证
    好评
    29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1-05
    最后登录
    2024-02-17
    70楼 发表于2012-10-01 10:21:06

    都说泉品如人品,其实人品也如泉品。。。。。。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8-18
    最后登录
    2021-04-11
    71楼 发表于2012-10-01 12:51:24

    做人要厚道·。

    离线 hongqishu
    正式会员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6-08
    最后登录
    2024-06-06
    72楼 发表于2012-10-07 18:50:13
    引用第23楼江南一丁于2012-09-25 22:17发表的  :
    钱币漂亮
    故事好听
    如果当真
    也成老袁




    纯粹是故事。要是真的话,楼主绝对是骗子。呵呵!

    2021-09-02 转正
    离线 hongqishu
    正式会员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6-08
    最后登录
    2024-06-06
    73楼 发表于2012-10-07 18:54:56

    古玩捡漏:谁在利用谁的无知
      古玩圈里有一个专业术语:捡漏,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是在卖家往往不知情的情况下。
      捡漏,可以说是搞收藏的人最大的乐趣,它让人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便宜,如此好事,谁不向往?
      笔者也是一俗人,自然也对“捡漏”这种事羡慕不已,然而有“捡漏”的,就一定有“打眼”的,如果“捡漏”成为理所当然,那么“打眼”是不是就活该倒霉呢?
      往深里想,不管是“捡漏”还是“打眼”,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自古以来,公平交易就是人类买卖过程中所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但这个基本法则在古玩行当,为什么就行不通了呢?近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播出这样一件事:河北一位姓韩的先生花数十万元买来“红木”家具,为了保险起见,他在付了一部分款后,把所购家具的照片寄给了《收藏界》杂志专家鉴定委员会,被专家鉴定为赝品,于是韩先生非常气愤,要求退货,对方不仅不同意,而且还大呼“冤枉”,于是双方各执一词,打起了官司(详情参看本期‘藏界聚焦’栏目《买古董家具打眼,谁之过?》)。
      如今在收藏圈子里,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笔者在此无意评价双方的是与非,但显然作为买卖的任何一方,如果不把公平交易作为前提,发生纠纷是在所难免的。
      前些天读到一篇文章,让笔者感慨颇深,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我不会利用你的无知》。文章的作者Q君是一个旅居在美国的古币收藏爱好者。有一天,他发现了鲍勃的古董网站,网站主要经营各国古董和钱币,中国古钱只占很小一部分。几次网购过后,Q君发现钱币都是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寄出的,便抄下地址,等有机会进入北卡州界旅行时,又买了几枚。当鲍勃问寄到何处时,作者说:“不必了,约个时间,我登门去取。”后来他到了鲍勃的家,一个下午,浏览了十几大盒古钱,待他挑完,鲍勃抱来笔记本电脑,分项统计,折扣计算。片刻,角落里的打印机吐出一张规规矩矩的清单。虽然清单上的报价并不便宜,但比起国内,已落后了半年。作者Q君拿起笔,勾勾画画,一狠心又把价格砍下一半。
      鲍勃看过单子后,说:“你先回去,容我想想。”那天晚上,Q君再一次登陆鲍勃的网站。突然看到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中间商,我的目标是让你买得划算我也卖得划算。但有时,别人卖得高,我买得高,于是卖给你的价格也会很高……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有高有低,但有一点请你放心,我不会利用你的无知。”
      读到这里,作者猛然一惊醒——看看鲍勃,再审视自己,发现其中巨大的差异!
      Q君想到鲍勃的潇洒和自己的贪念,不免愧疚,于是提笔给鲍勃写了封信:
      鲍勃:你好!说来惭愧,曾无数次浏览你的网站,却从未留心与古玩无关的内容,今夜细读,感慨颇多。其中我最欣赏的,是那句承诺:“我不会利用你的无知。”我知道,你的钱币学素养在我之上,所以谈不上什么“无知”。但你毕竟不在中国,不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今天我给你的价格,是许久之前的行情,远低于现值。我告诉你这些,只想让你知道,将心比心,我也不想利用你的“无知”。我相信,你会因此重新考虑与我的交易,静候答复。
      Q君次日一早便收到了鲍勃的回信,简洁而颇耐人寻味:
      让我做这样一个比喻:人生就像在时间长河中漂泊的一片树叶,它有干湿的两面,多数人只注意到水上的面,而我要提醒你另一面的存在。
      已有无数人告诉我,你卖亏了。我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一面。我赚钱,也希望你能赚钱。当所有的古钱被人一抢而光,便证明我赚到了钱,你也赚到了钱。有人替我担心:“那样,你就没得可卖了。”没的可卖?很好,这意味着我可以做点别的事情。
      我还记得,几十年前,中国人很穷,古钱都被卖到国外。如今,你们有钱了,古钱又被买回中国。财富之风把这些铜钱吹来吹去,我曾经拥有,你曾经拥有,没人能一直拥有,所以,又何必在意?万物总有两面,收藏也不例外。为了摆脱一面而在另一面中苦苦挣扎,乐趣将从此不再。这次交易中,你不用特意为我着想,因为我已想好了,我会接受你的还价。
      对于Q君与鲍勃的这次交易,你觉得到底谁失谁得呢?再反观前面河北韩先生的“打眼”事件,是非公道该如何评价呢?
      曾国藩在家书里曾提到:“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诚然,我们的市场需要成熟的法规来约束各种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同时,我们更需要藏家能以正确

    2021-09-02 转正
    离线 hongqishu
    正式会员
    好评
    1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6-08
    最后登录
    2024-06-06
    74楼 发表于2012-10-07 18:55:31

    诚然,我们的市场需要成熟的法规来约束各种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同时,我们更需要藏家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收藏品的交易,这样,我们的收藏市场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市场。


    __________转帖网上好文,大家共赏!

    2021-09-02 转正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5678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