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查看 3952 | 回复 9

    关汉亨先生撰写的《三孔布币及其拓本流传小考》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网事如风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4-06
    最后登录
    2021-12-02
    楼主 发表于2005-09-30 03:50:00

    三孔布币及其拓本流传小考
    [香港] 关汉亨

      三孔圆足布币俗称三窍布,是战国后期流通于赵国及原中山国地区的货币。此布币面上下有三孔,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入圆足布类,属于圆足布一个品种。清·嘉庆廿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十六卷,该书刊载“南行唐”背十二朱三孔布手摹本,首次向世人介绍这种布币。此后近两百年来虽时有发现,但获藏此布币者数目寥寥。故有泉书认为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①  晚清金石收藏家获藏三孔布币者有陈寿卿、鲍康、张廷济、刘鹗等。鲍康《观古阁丛稿》中曾有文字记述:“余藏一衡阳(南行唐)币,著作十二朱者,初尚疑其赝,近寿卿拓寄新得安阳足布二品,惜足皆阙损,亦有孔三,其一‘安’字传形,背作两,其首近圆孔处一作十二,一作十三,自来谱蒙所未见。时《续泉汇》已刊成,殊以来及载为憾”②。在《中国历代货历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先秦货币卷582页内,收录两枚三孔布“安阳”背两·十二,背两·十三,足背残缺,其中后者面文“安”字似是传形,今释为“家”字,即面文“家阳”,未明藏主是谁。如此巧合,它有可能是保存下来的两枚寿卿藏泉原拓本。今寿卿氏遗藏大部分归山车图书馆,其余已散于市肆。鲍康藏泉据江西省博物馆王宁先生考证,1881年鲍氏去世后,“身后全部藏品遗于侄儿恩绶”,其后恩绶之子鲍鼎臣从父处继承鲍康遗藏,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将其人部变卖③。又据张絅伯先生忆述:“鲍氏藏泉于民国七年(1918)出售津中国银行,现陈列北京银行公会,翌年余北游京津,得窥全豹”④。1922年中国银行藏泉中已证实有鲍氏旧藏“南行唐”(旧称:衡阳”)背十二朱三孔布珍品,原拓本已刊于近年出版《古今泉币拓本》一书内。  刘鹗《铁云藏货》收录两枚三孔布墨拓本,其中一品实物已证实是鲍康旧藏,另一枚面文“?阳”背两·廿(双是断缺)残件,属刘鹗藏品。1909年刘氏作古后,遗藏多为周仲芬先生所获,部分散逸于市肆,该枚残布已不知所踪。张廷济(字叔未)为晚清著名金石藏家,收藏包括两枚(面文“上专”、“下曲阳”)大型三孔布等珍稀古泉。珍泉大多得自宋孝廉(号芝山)旧藏。他所辑《古泉拓本》已于1936年由医学书局影印出版。现已知张氏所藏其中一枚面文“下曲阳”背两·十十三孔布已流出海外,归日本泉家收藏。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获藏三孔布币者亦寥寥可数。据马定祥先生云:“昔年仅有张叔驯、方乐雨各藏数枚。罗伯昭仅得一残布而已”⑤。除上述三人外,早年北京藏家陶心如先生亦收藏有面文“南行唐”、“下专”等三孔布珍品⑥。据张絅伯于1942年所言:“十余年前,心如藏泉星散”,陶氏所藏三孔布亦已不知流落何方。一位姓赵的藏家曾收藏一极面文“阿”字背十二朱·廿三孔布珍品,原拓本刊于方天仰《三孔币集》内,此泉后经戴保庭手转归陈仁涛先生收藏。五十年代还有一位未知姓名的藏家,收藏一枚面文“五夸”背十二半三孔布币,1955年此珍泉已捐北京首都博物馆⑦。  二十年代初,郑家相先客居津门时,曾观赏过方乐雨先生所藏三孔布币珍品,惜墨拓本一直未批露,手摹本仅是于王贵忱辑《三孔币汇编》一书中,资料取自方若旧雨楼集外集。三孔布手摹本包括面文“平台”、“?”、“?”、“上专”背两及“上专”背十二朱等五品。1934年春,方氏所藏全部古泉转让予陈仁涛先生收藏。1936年北京古董钱商方子才先生,收得一批来自山西太原地区的三孔布及晋化、晋半小直刀等珍泉,其中三孔布面文“安阳”、“渝阳”、“戏邑”背十二朱三品及晋化小直刀一枚,为方乐雨购得。解放后,此四珍泉已辗转归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⑧。  戴保庭(足斋)先生虽未收藏三孔布币,惟戴氏每获珍泉,必先行拓墨,保存原拓本,实物让予泉家收藏。三十年代戴氏所获珍泉,大多归张叔驯(齐斋)先生。近年我们从《戴保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一书中,看到六枚三孔布币墨拓本,甚为罕见,其中三枚系首次向外界披露,惹人注目。考证原拓本实物的主人是谁,已知其中一枚面文“阿”字背十二朱三孔布归陈仁涛收藏。其余各枚是否早已归齐斋,有待进一步查证。上海解放前夕,陈仁涛移居香港。五十年代前期,国家文物局以80万元港币收购陈氏珍藏钱币。包括历代发行的金、银、铜币以及纸钞和钞版等,共17000余件(详见陈福康著《郑振铎传》)。倘若陈氏所藏三孔布币在此之前未让予他人,该批布币应已入藏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资料仍有待核实查证。据沈子槎先生云:“一九五六年夏,郑(家相)、罗(伯昭)二君应文化部之邀同至北京鉴定金匮(陈仁涛藏泉室名)藏泉,为历史文物之贡献”⑨。翌年,罗伯昭先生将他藏钱币15400余枚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他所获一枚三孔布残件,相信亦可能同时捐出。  昔日泉家得三孔布币如获至宝,极为珍视。大多秘而不宣,友明乞求一墨拓亦不容易。三十年代丁福保先生主编《古钱大辞典》时,因未能获得三孔布泉拓而引为憾事(该书仅有一枚三孔布墨拓本)。惟采用李佐贤《古泉汇》中之手摹本代替,大为逊色。1938年日本出版奥平昌洪所著《东亚钱志》,该书卷四除收录《古泉汇》二枚(面文“南行唐”背两、背十二朱)三孔布币手摹本外,还刊载十二枚日本所藏三孔布币原拓本,蔚然大观,一时震动泉坛。翌年丁福保组编《古钱大辞典拾遗》,即由金品元、沈醒民先生节译《东亚钱志》有关资料,将该十二枚三孔布币墨拓本转载于《拾遗》中。此后《历代古钱图说》及各泉谱均采用《东亚钱志》拓本。我们通过拓本对勘得知,早年《东亚钱志》所载十二枚三孔布拓本,其中十枚实物现藏在东京日本银行地库内。其余两枚实物仍在日本泉家手中。另外,日本古钱家《昭和泉谱》作者平尾赞平民,亦曾收藏三枚三孔布珍品(面文“上专”背两·三、面文“?”背两·一、面文“平台”背十二朱·八),原拓本先刊于昭和八年(1933)《泉读》第十七号。并收录在《昭和泉谱》一书内。1943年2月,平尾氏去世后遗藏渐散出,再未知此三珍泉流落谁家。目前根据手头资料有原拓本可考者,得知先后流传至日本的三孔布珍品不少于27枚。  三孔布币原拓本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它是布币实物的身影,是该枚布币出土后被发现与收藏的见证。虽然实物几经辗转流传,大部分已不知所踪,无从查考。但保存下来的原拓本,却成为研究该种货币及古货币文字的重要资料。嘉道以来近两百年间,曾经面世并见诸于书刊的三孔布究竟有多少,我们从原拓本入手作统计,大致可以找出答案,还可以从拓本留下的蜘丝马迹中发现布币实物的流传与去向。  1984年王贵忱先生所编《三孔币汇篇》一书中,收录不同面文的三孔布墨拓本57枚,手摹本12枚。其中最珍贵的拓本分别采自方天仰《三孔币集》、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张廷济泉拓》、邵章《古泉小录》、平尾民《昭和泉谱》、奥平昌洪《东亚钱志》等,该书为研究三孔布币提供了重要资料。《大系·先秦货币》一书亦收录28种不同面文的三孔布拓本,其中以东京日本银行所藏18枚三孔布原拓本至为珍贵。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版各为泉谱共收录三孔布拓图二百余幅。由于较多采自同一拓本资料,故大多拓图似曾相识,需要经过一翻核对整理。我们先把面文及背文相同的布币拓本归类,再行对勘比较,重叠对照,观其形制特征,文字布局及拓墨黑白显影完全吻合者,即视为同一实物所出,重复的拓本不作统计。  经过核对,得知鲍康旧藏“南行唐”背十二朱三孔布,与刘鹗《铁云藏货》所载拓本完全相同。说明刘氏所载者系鲍氏旧藏。经过核对,若现收藏在东京日本银行十八枚三孔布珍泉,其中有10枚原拓本与早年(东亚钱志》所载其中十枚三孔布原拓本完全相同,两者实为一物,两批拓本是先后两次拓出。经过原拓本的核对,也为了解三孔布币的流传及去向提供了一些线索。例如:一枚原属张廷济旧藏西文“下曲阳”背两·十十三孔布原拓本,与方天仰《三孔币集》所收录的“下曲阳”背两·十十三孔布拓本完全相同。三十年代末,此泉拓又出现在日本《东亚钱志》书中,八十年代由马定祥先生提供该品泉拓再收录于《大系·先秦货币卷》一书(图NO.2483)。此上四枚泉拓实为一物,属张廷济旧藏,实物早已流出海外。《足斋泉拓》刊载有一枚面文“渝阳”背十二朱三孔布原拓本,与1936年方子才(方天仰先生的侄儿)得自山西太原的一枚“渝阳”三孔布币完全相同(见《三孔币集》)。此珍泉后归方乐雨收藏,故可证实《足斋泉拓》所载者为方若旧藏。一枚面文“??”背十二朱·二二三孔布原拓本,最先收录于邵章《古泉小录》内。其后实物已流出海外,归东京日本银行收藏,此珍泉拓本再刊于《大系·先秦货币卷》中(图NO.2483)。一枚面文“亲乘”背十二朱三孔布原拓本,最先收录于方天仰《三孔币集》内,后此泉已辗转流出境外,归东京日本银行收藏,原拓本再刊于《大系·先秦货币卷》中(图NO.2487)。类似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众多的拓图经过仔细核对,剔除相同的拓图后,整理出一份包括30种不同面文的三孔布币原拓本资料,共69枚。现简介于后,供读者参考。  (1)面文“?(牟)三孔布共发现10枚,其中背十二朱2枚,背两8枚。  (2)面文“南行唐”三孔布共发现6枚。其中背十二朱3枚,背两3枚。  (3)面文“安阳”三孔布共发现5枚。其中背十二朱4枚,背两1枚。  (4)面文“下?阳”(下曲阳)布共5枚,其中背十二朱3枚,背两2枚。  (5)面文“文乌乡”(?即、雁即)三孔布发现4枚,其中背十二朱3枚;背两1枚。  (6)面文“北九门”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3枚。  (7)面文“上专”三孔布共3枚,其中背十二朱1枚;背两2枚。  (8)面文“下专”背两三孔布共发现3枚。  (9)面文“?邑”背两三孔布共发现2枚。  (10)面文“封氏”(封斯)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2枚。  (11)面文“安阴”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2枚。  (12)面文“平台”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2枚。  (13)面文“上?阳”(上曲阳)背两三孔布发现2枚。  (14)面文“阿”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2枚。  (15)面文“艾”背十二朱三孔布共发现2枚。  (16)面文“?”背两及背十二朱三孔布各发现1枚。  (17)面文“戏邑”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18)面文“家阳”背两三孔布发现1枚。  (19)面文“?阳”背两三孔布发现1枚。  (20)面文“渝阳”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1)面文“?与”(阏与)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2)面文“??”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3)面文“”(关)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4)面文“五陉”(五?)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5)面文“新城”(亲乘)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6)面文“?”(轘)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7)面文“余亡”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8)面文“宋子”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29)面文“亡?”(无终)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30)面文“王夸”背十二朱三孔布发现1枚。  [附记]:  (1)本文系笔者拙作《中华珍泉行踪实录》书稿内一篇小文。原文最后部分介绍69枚三孔布拓本,均有资料来源说明,并附有拓图。因篇幅所限,本文有关说明文字及拓图从略。  (2)承蒙王贵忱先生提供大著《三孔币汇编》复件及《东亚钱志》有关三孔布币拓本资料,使拙文得以顺利完成,物此致以衷心感谢。
      注释:  ①山西省钱币学会编:《中国山西历代货币》第5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上册,162页。  ③《中国钱币》1995年第一期72页。  ④《泉币》杂志第十二期35页。  ⑤《历代古钱图说》(马批本)第33页。  ⑥《泉币》杂志第十八期25页。  ⑦《中国钱币》1994年第二期77页。  ⑧资料分别引自《泉币》杂志第廿七期12页;广东钱币学会编:《钱币论文集》第137页;《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中国历代货币》第2页、第4页、第64页。  ⑨《寿泉集拓初集二集》第516页。

    离线 船长
    实名认证
    好评
    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5-09
    最后登录
    2024-06-18
    1楼 发表于2005-09-30 05:02:00

    学习![s:01]

    离线 丙辰中秋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04
    最后登录
    2024-05-15
    2楼 发表于2005-10-22 05:40:00

    我们的好东西都被日本猪抢走了,可恶 [s:13]

    离线 sololiu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2-26
    最后登录
    2023-01-05
    3楼 发表于2005-10-22 07:34:00

    学习!

    离线 藏灵
    普通会员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27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7-01-27 10:33:00

    [原创]

    我有这个东西,可发不了图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3:51:19编辑过]

    离线 随缘
    六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01-28
    最后登录
    2024-06-14
    5楼 发表于2007-01-27 16:58:00

    学习

    离线 皖中客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1-11
    最后登录
    2021-04-10
    6楼 发表于2007-01-28 07:31:00

    以下是引用藏灵在2007-1-27 2:33:00的发言:我有这个东西,可发不了图啊朋友,你有的,可能是假的!当心!

    离线 币海拾遗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10-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7楼 发表于2007-01-30 05:30:00

    学习!

    离线 我爱小平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1-04
    最后登录
    2016-11-17
    8楼 发表于2007-01-30 17:13:00

    以下是引用丙辰中秋在2005-10-21 21:40:00的发言:我们的好东西都被日本猪抢走了,可恶 [s:13]

    离线 antiquecoins
    一级发帖
    好评
    18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3-11
    9楼 发表于2016-01-17 14:40:09

    能看图吗? 哪里能看到这个文章?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