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查看 4121 | 回复 28

    钱币大家掠影:马传德谈李伟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敬古斋
    荣誉会员
    荣誉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49
    差评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8-03-18
    最后登录
    2024-03-22
    楼主 发表于2012-05-15 11:51:35

                  

    更多图片
      李伟先先生与家父马定祥结识于1945年。那时我父亲的“祥和泉币社”才开张不久,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身材清瘦、衣着简朴的广东人,来访者坐定后,便与家父聊起了钱币的话题。两人一见如故,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位来访者,是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
    李伟先,别号宕涛,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广东中山石岐人,长期担任上海永安纺织印染厂总会计师,他将祖上遗产和自己一生积蓄全部用于钱币的收藏。

      上世纪40年代,是我国钱币收藏、研究最昌盛时期。上海是我国泉界精英聚集之地,经营和兼营钱币买卖的商铺有十家左右。李伟先从一枚三鸟币开始,踏上了爱好收集钱币的不归之路。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处探宝寻友,但终因所遇者不是过于重利、就是钱识浅薄,而一时未有深交者。就在这个时候,李伟先结识了家父。经过几次交往,李伟先感到家父是一位对钱币酷爱,钻研刻苦,知识渊博,鉴定真伪功底扎实的人,尤其家父为人忠厚和以诚信为本的经营作风,使他投以信任。不久,李先生就提出请家父代其收购所需的各种金银币,担任他的经纪人和钱币顾问。

      从此,家父凡获珍稀的金银币大多送到李先生府上。当时秦子帏、许小鹤、吴诗锦、宋小坡等名家的藏品大多均由家父转手归于李氏。虽然另一位经营钱币的汪啸麟,也常到李府送货上门,但李先生还是以从家父处购钱币为主,他从不计较还价,对家父是绝对的相信。事实上,我父亲也有此习惯,凡是自己喜爱认定的钱币,对方开价,他也是从不还价的,甚至对方开价低了,他还会主动提出该币的应有价位,不让对方吃亏。所以各地钱币商每获一枚珍币稀钞,他们往往不直接卖给收藏家,而愿意让给我父亲。

      李伟先先生最初是从收集金银币开始的,后来在家父的劝说下,逐步扩大范围,亦收集铜元、古钱、纸币等,终于成为一位钱币收藏大家。当年,我国金银币的收藏以奥人耿爱德和施嘉干最为著名,但李伟先的金银币藏品之丰、珍品之多绝不逊于前两位。以往,泉界有南张(叔驯)、北方(药雨)、巴蜀罗(伯昭)“三巨头”之称,但三君的收藏主要是古钱,而李伟先的收藏是涉及金银币、铜元、古钱、纸币四大门类,在当时我国钱币收藏家中仅此一位。

      我父亲常说,要成为一个收藏家,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眼力”,其次要有“财力”,然后要有“魄力”。李伟先当年有财力,但他有眼力认定我父亲为他的钱币顾问,同时他有魄力买下我父亲推荐的各种钱币。李伟先先生三力俱备,最终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超一流收藏家。

      李伟先先生虽然钱币收藏宏富,但他一直很低调,从不抛头露面。他不参加钱币爱好者的活动,例如当时中国泉币学社在罗宅举行的每周一次的例会活动。所以,很多钱币收藏界的同好,从不知晓李先生在收藏钱币。直至1963年李先生的捐献义举后,人们才知道上海还有这样一位大收藏家。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曾随家父多次造访李府。李家是在南方西路邻近的青海路上,那是一幢独立的三层花园洋房,房前有较大的花园,各种树木花草一片绿意盎然。我们父子去他家,李氏夫妇每次都备茶点接待。李先生的钱币等藏品。大多放在用特制的柚木壁式立柜内,记得那个大立柜里的抽屉甚多,每档抽屉都满满地平放着长形的柚木盒,盛装着中外金银币、铜元、古钱、勋章、奖牌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真是精彩之极。有几次李先生谈得高兴时,他就请我们父子上楼去他卧室,并将其床前的大写字台的抽屉一一拉开,让我们欣赏那些他特别喜爱的珍贵钱币。

      我父亲去李府,大多带着李先生所需的钱币,并向他逐一作珍稀程度的介绍,甚至将自己鉴别钱币真假的心得和诀窍都毫无保留说给他听。李先生有时也会详细询问,他们俩谈得非常入神,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我父亲对我说,李先生是我的顾客,又是我的好朋友,我首先必须做到不给他假货,同时也不能超过市场的价格让他吃亏,如不把握住这两点,那么,再好的顾客亦会离我而去。在此,我想举一个例子,1954年家父在店中收到一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上海解放壹圆纪念币”铜质原始设计样币,根据该币的图案设计、制作方式等方面研究,家父断其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者为纪念上海解放而设计雕刻之作。李伟先先生认同家父的推断,欣然买下。对于此币,我于80年代初撰文披露,当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是臆造伪品。去年,我得悉有人找到有关史料,证实这枚解放纪念币确为当时所制的珍品,并正在撰文发表。从此事说明家父严谨的学术态度,也反映了李伟先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识宝者。

      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友谊,可化为非凡的力量。李伟先先生与家父的天合之缘,是极佳的优势互补,他们长期共同努力,对我国钱币文化默默作出贡献。这也是近现代泉坛鲜为人知的佳话。

      家父生前不仅对李伟先如此,对罗伯昭、王亢元、孙鼎、沈子槎等收藏家也都是如此,故这批大收藏家,对家父无限信任。反观现在的某些钱商,他们却不是如此。这些人对卖家采用噱、哄、骗的劣技,使对方上当受骗;而对买家采用以假充真来牟取暴利。有些人甚至做假卖假,达到欺诈宰客的目的。我90年代初从美返沪,有位上海钱商曾讲给我听,他在80年代末从我父亲处买到几枚四川当三十假铜元,因这些铜元伪制水平高超,常人不易识得,但我父亲均如实相告,并以假币之价让出,岂料此人获后颇为得意,以真币价格转卖他人,而购买者又以更高价卖给海外的钱币收藏家。1990年家父从日本《收集》钱币杂志上看到日本同好购买到此种假铜元并误作珍品的广告后,他说了一句话:“这些钱商太没有泉德了。”事实上,这些钱商的做法,既坑害了钱币收藏者,又导致顾客的流失,同时也给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我看来,他们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由于他们目光短浅,利欲熏心所采取的那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将会失去朋友、顾客与事业!

      李伟先先生与夫人都十分爱国。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决定将珍藏的钱币捐赠国家,要求家父去他家帮助整理,进行编号造册,家母有时也随父亲一同去李家帮忙。根据有关规定,捐献者必须要写一份申请书,李先生就委托家父代写了《捐献藏币缘起》的申请书。李先生1963年首次捐献2500余种中国银币(内中有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一元币、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一元币、光绪八年吉林厂平壹两铜质样币、光绪京局庚子银币五枚全套、广东省造七二反版五枚全套、四川省造光绪元宝楷书一元、五角、二角币等珍罕名币数百种)。他的申请书和所捐银币被视察上海博物馆的陈毅等中央领导看到,陈毅大为赞赏李先生的爱国之心,并表示要宴请李氏夫妇。后因陈副总理因公急返北京,委托当时上海市委书记李丕显、市长曹荻秋、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等领导,在上海锦江饭店13楼设宴感谢李氏夫妇(据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说,对待收藏家的捐献,以这样的高规格出面接待是绝无仅有的)。因家父在李家捐献钱币中的重要作用,也被邀请参加。李氏夫妇对市领导的款待和重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要逐年分批捐献。家父在宴会上也受到市领导的关心,当家父提出欲编写钱币专著时,当即获得市领导的支持,并安排时间让我父亲半天上班、半天著书,使家父终于在1963年开始撰写《太平天国钱币》(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家父遭到批斗,所谓“罪状”中的第一顶“帽子”就是受上海黑市委包庇、重用的反动学术权威)。

      自1963年李氏夫妇首次捐献后,1964年、1965年,他们又分批向上海博物馆捐献中国历代金银币、铜元、古钱、纸币、元宝,以及外国金银币、奖牌等,总数量达到万件。内中古钱有:明万历通宝大镇库钱,咸丰元宝宝泉当三百大钱,太平天国大镇库钱,仅清朝历代雕母钱就有80多种;铜元有: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大清铜币淮字二十文,江西辛亥大汉当十铜元,哈尔滨军舰壹分币、袁世凯十文铜元银样等;纸币有:户部官票咸丰三年壹两、叁两、伍两、拾两手书面值票,台南官银票光绪二十一年伍伯文,营口大清银行光绪三十四年一百角直票,湖北官钱局光绪三十年双头像拾两票,围场官银号光绪年号伍拾枚票,永七官银号光绪三十二年壹元票以及汉代马蹄金等等。其珍罕币钞之多,真是不可胜数。台湾泉友,仅根据上海博物馆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钱币·清代民国机制币》一书中载明李伟先所捐献的金币、银币、铜元、镍币等机制币,估计值1亿人民币之巨。但若加上尚未披露和未载名的纸币、古钱、元宝、外国金银币,以及捐献给故乡广东省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的钱币,其价值远远不止1亿之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伟先家也遭到了不幸,其家被抄家达十多次,并被扫地出门至青海路一条小弄内,老式石库门房子里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间。李氏夫人因抄家批斗受惊吓而突发心脏病去世。虽然家父当时也处在被批斗的逆境之中,但还是念念不忘这位老友、同好。曾记得,1967年夏天,家父带我前往李先生迁住的小屋,李先生手持蒲扇躺在床上,连连咳嗽、喘气。当看到身体十分虚弱、处境非常悲惨的李先生时,家父心中十分难过,感叹万分。李先生当时向家父商借100元,家父当即表示尽量设法。数日后,家父母想尽办法凑足80元送去(实际上当时家父月薪也早已减为70余元)。后来,家父也曾多次前往李先生住处看望李先生。1972年9月17日,李伟先先生终因肺气肿导致心力衰竭而辞世。如果爱国人士李先生能活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他老人家的心情该是多么地舒畅。他当年收藏的珍贵钱币已在上海博物馆公开陈列展览,他为弘扬祖国货币文化发挥了巨大贡献,人们将永远感激他。

      我父亲与李伟先对钱币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相识结交二十余年,我们从他俩的“泉学”、“泉谊”、“泉德”等各方面,可领悟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上海某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本《海上收藏世家》,可惜将李伟先这样一位钱币收藏大家遗漏了。
    另外,如《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等图籍,对李伟先先生捐献的一些珍罕纸币未能收录、披露,亦属憾事。

      李伟先先生离世已三十余年,但他一生勤俭节约、钟爱钱币收藏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离线 御花堂主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11-08-15
    最后登录
    2024-04-18
    1楼 发表于2012-05-15 11:55:50

    长相酷似:马三立

    离线 梅问寒
    实名认证
    好评
    12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7-03
    最后登录
    2023-06-04
    2楼 发表于2012-05-15 12:47:31

    拜读!~

    离线 烟台龙泉
    实名认证
    好评
    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3
    注册时间
    2007-12-04
    最后登录
    2024-05-30
    3楼 发表于2012-05-15 15:09:50

    值得敬仰

    2021-04-28 转正
    离线 收藏者76
    实名认证
    好评
    13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3-05
    最后登录
    2024-05-30
    4楼 发表于2012-05-15 15:59:17

    领悟。。

    离线 知府大人
    实名认证
    好评
    3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11
    最后登录
    2024-05-31
    5楼 发表于2012-05-15 21:57:30

    你对我们这儿挺熟悉啊 呵呵

    信誉好(2016-12-6提升)217/25

    离线 金鑫1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7-28
    最后登录
    2024-01-15
    6楼 发表于2012-05-15 22:01:35

    大家

    离线 轩辕逍遥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3-05
    最后登录
    2021-04-10
    7楼 发表于2012-05-15 22:07:07

    向前辈致敬!~

    离线 愚拙无边
    实名认证
    好评
    3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9-11
    最后登录
    2021-04-11
    8楼 发表于2012-05-16 15:38:05
    引用第7楼轩辕逍遥于2012-05-15 22:07发表的  :
    向前辈致敬!~
    离线 藏在盛世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05-13
    最后登录
    2023-09-01
    9楼 发表于2012-05-16 20:05:05

    敬仰啊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