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小师弟在2005-8-7 0:48:23的发言:
觉得有些欠妥。
铜钱是货币,既然是货币,就不是说等同于铜。 假设古代可以用铜块买东西,那么干吗费事铸造钱币呢??直接用铜块来买东西不省事的多啊。比如崇宁折十钱,到了明朝,是认同它有十文的购买力还是认同它的铜价?我觉得不是单纯以铜的重量来衡量,应该有一个当朝货币兑换历朝钱币的兑换比。
毕竟货币是以国家权力来保证强制推行的。
请有关的专家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举此例时,已声明其比喻欠妥,但此比结合我上面的观点,要说明的是:
铜在当时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明白吧~不明白的往下看了也看不明白),货币即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铜就是钱,而为什么会把铜铸造成铜钱,是因为在流通中方便交易(也就是说一看到一枚小平钱就知道他重多少,值多少),避免在交易时还要买卖双方每方带个称去称铜。
在先秦奴隶社会时期,有书籍记载当时铜的价值(多少铜能换得几名奴隶,这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都有涉及)
我在上面举例时说我的例子欠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我们大家使用的纸币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使用的金属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如果能理解纸币和金属货币的区别应该能更理解吧~
金属货币,就是当时的一般等价物,也是商品,是每个人都乐意且需要的商品,久而久之大家就将自己要卖的东西换成一般等价物,然后再去换自己要买的东西,这样人类就脱离了物物交换。金属货币一分就是有一分的价值。
而纸币就不一样啦,纸币只是一个符号,是代替金属货币的一个符号,且拥有金属货币的一定职能,但纸币没有价值,他只是执行流通职能等一部分金属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说虽然纸币能买到东西,但纸币是没有价值的,是国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真正能买到东西的是纸币说代表的金属货币的数量的价值。(为什么国家要有黄金储备,因为金银是现时期的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国民党时货币贬值得那么厉害,因为纸币没有价值,纸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不负责任的政府可以想印多少印多少,从而榨取人民的血汗)
铜钱是货币,既然是货币,就不是说等同于铜。这是人们日常用纸币所导致的一个误区。
如果还不怎么明白的泉友可以去查查质料,最方便的话,可以去找朋友借本高一(好象是高一)政治书来看看,上面说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