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02
主题
2295
帖子
2499
积分
jiyi兄好! 謝謝關注! 你的兩枚雍正都是好錢. 其性質我在參詳中, 稍後再復你. 請問你兩枚寶武錢是否得自同時同地?
0
1530
627
3992
5249
不错、不错!!!
1739
15547
1.9万
以下是引用ykl在2005-7-26 14:05:10的发言: jiyi兄好! 謝謝關注! 你的兩枚雍正都是好錢. 其性質我在參詳中, 稍後再復你. 請問你兩枚寶武錢是否得自同時同地? 兄好,厚的那一个是最近得至浙江嘉兴,嘉兴出土, 第二个黄的是99年在浙江嘉兴3元钱从一串雍正钱中挑的,当年普通雍正钱还是3元一个,这个被错当苏局穿在普通钱里了
jiyi兄的兩枚雍正寶武在形格上大致沒有什麼問題。差不多完全沒有磨損,品相也好,特別是第二枚。第一枚的包漿極不討好。不過現在看錢,包漿已經不算重要了,因假錢的包漿常達亂真的水準,觀錢以文字和製作比較重要。 兩枚制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筆劃起筆處都有明顯的露鋒痕跡。不能做到書法中的藏鋒逆入,其中正字首筆一劃特別明顯,簡直到了誇張程度。這點在雍正朝的鑄錢法度來說,有草率之嫌, 也極可能只在雍正寶武泉中才可見到。聞說雍正時的《欽訂戶部故鑄則例》對鑄錢有極嚴的規定,可惜我從沒有看過。單這點來看,兩枚雍正都應該不是普通行用品。第二枚雍字絲部有斷絲現象,類似我發的圖9一泉,我相信可能只是鑄造問題。 根據前輩老怪布威納得自第一歷史檔案館的資料, 在雍正六年開始采用新的鑄錢方法,直至清未。鑄新錢時,戶部于春秋兩季為每個錢局打制一枚祖錢。在得到正式批准后,戶部再用祖錢鑄造出數百枚母錢,這些母錢被送往各省鑄局鑄造行用的制錢。 清朝文獻通考說寶武局始鑄於雍正七年,與雍正制錢採用新方法鑄錢,大約同時期。(布威納認為寶武局始鑄於雍正六年,首鑄錢是寶武單點三角通,而最後鑄的是雙點方頭通。這點和我的想法完全不同,我前文曾認為首鑄錢應是雙點方頭通。因為較為厚重的雍正寶武錢都是雙點方頭通。) jiyi兄的兩枚雍正寶武較之常見的寶武要大和重。在經濟原則來說,是極不合理的。它們的錢徑較常見的多約一毫米,常見的雍正寶武約27毫米。按清代的度量衡來算,一兩是37.30克,一錢就是3.73克了,一枚沒有磨損的一錢四分重的清代標準制錢應約是5.2克。但是jiyi兄厚重的錢卻重7.8克,重量是常見的寶武倍半。由此觀之,是不尋常的,應不屬行用品。我曾過手的雍正錢,不算多,大約是一萬枚,明顯厚重的我都會購下,但最重的只有7克。 若說此兩枚超重錢是正常的行用錢,實在說不過去。寶武局開鑄時,剛好是雍正朝的新鑄錢方法實行,寶武局雖然得到戶部祖錢為樣錢,但因初設新局,難免會手忙腳亂,各種不受控制的鑄品都會出現,這是可以理解的。我認為厚重的一枚極可能是當時開爐的試鑄錢。因為它們的錢徑、重量和文字都異於尋常,但製作和風格卻和後鑄的雍正寶武一樣。 jiyi兄得此兩泉,實在泉緣不淺,羨慕! 我的大膽想法只是想當然的想法,極可能全錯,希望各位老師教正。謝謝各位!
ykl 兄请看
經過再三看jiyi兄的兩泉,第二枚比較第一枚精整很多,連邊道也修得齊齊整整,實在少見。而兩泉文字極為接近,特別是正字和寶字。不知道第二枚是否有部頒樣錢的可能? 老實說,我對雍正樣錢亳無認識,也沒有見過。園地裡清錢高手林立,希望有前輩們能不吝賜教,謝謝!
244
5030
5518
大头兄: 我相信你的寶河是假的. 一般雍正寶河文字較為端莊. 版別較少. 主要分方正和扁正兩大類. 較常見的小版有河接郭, 仰通頭和扁擔正. 寶河背滿文大多是離郭隔輪, 真錢若是接郭連輪, 已是好版. 假錢漢文每多東歪西倒, 滿文筆劃纖弱, 較易認出.
谢ykl兄评说,此版看来不是真钱翻铸而是臆造的了. 兄如有宝河少见版, 方便时希望能发图学习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