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6979 | 回复 50

    马钱综合谈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1508
    论坛版主
    好评
    2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2-04-21
    最后登录
    2024-06-20
    楼主 发表于2005-07-09 18:06:00

    [去年写的老文章,炒炒冷饭,见笑]
    马钱综合谈[注1]

    马钱,又称打马格钱,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打马博戏的博戏子。打马博戏是一种档次
    较高的游戏,被李清照称为“小道之上流”,“深闺之雅戏”。其博戏子多用
    犀角象牙刻成或铜铸成。该博戏被称作“打马”,不是指用骰子掷打马钱,而是指
    博戏中的一步: 打落或吃掉对手的博戏子(马钱)。[注2] 马钱是花钱中极具特色的
    一个种类。它所含的马图千姿百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铸有古代名马名
    和名将名,可被看作为古代名马和名将的“纪念章”。[注3] 它的形制和古钱接近,
    多为古钱的小平,折二,折三大小,且宋元的早期品不少。基于以上原因,马钱历
    来为古钱收藏家所重,比如钱币名家戴葆庭素喜马钱,在他的<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
    珍品>收有不少马钱精品。花钱的研究在国内正在起步,但在马钱方面尚未有
    系统的研究文章。笔者收藏研究马钱多年,以下对马钱的各个方面略作涉及,希望能
    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马钱的定义

    马钱可有两种定义。狭义上马钱仅指用作打马博游的博戏子。广义上马钱不仅包括
    博戏子,而且包括后代仿博戏子而铸的不用作博戏用作玩赏的钱形物。究竟那种定
    义更恰当呢?笔者倾向于广义的定义,因为狭义的定义有两个缺点:其一,打马博
    戏何时失传很难有一个精确的估算(见下文), 这样对于一些明代的铸品很难判断它
    们是不是博戏子。其二,历来大多数马钱收藏者都是从玩赏钱形马图的角度去收藏
    马钱的,而不是因为马钱是宋元博戏子才去收藏它的。因此,否定仿早期马钱的非博
    戏子为马钱同收藏者的意趣不符。当然,在鉴赏评价方面,在其它方面等同的情况
    下,博戏子的价值应比非博戏子高,因为博戏子具有作为博戏工具的文物价值。(详
    细请看第四节中的讨论。)

    二。打马博戏的历史和玩法

    打马游戏源于何时?李清照在<打马图经*序>中说:“打马世有两种:一种一将十马
    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宣和年间,
    人取两种马,参杂加减,。。。。。。,所谓‘宣和马’是也。”据此,打马游戏
    的起始应早于北宋宣和年(1120-1125)。另,南宋和元明的诗词和散曲也多次提到打马,
    [注4] 说明打马在南宋和元盛行。

    那么在明代还有没有打马博戏?不少人认为明代打马已失传。我不同意。从
    实物和文献来看,我认为明早期甚至明中期还有打马博戏和马钱博戏子。清张德瀛
    在<词征>中说:“南宋时此风[指打马]尤盛,至明中叶遂有走马之戏,其制略与宋
    异。今俱废已。”据此,明中叶还有“走马戏”。另走马戏“制略与宋异”,这表
    明走马戏是宋打马的延续和发展,不是宋马失传后对宋打马的复古。因为若是复古
    的话应该完全照抄宋打马,而不是改动宋制,更不会改动打马的名称。到清早雍正
    时期,安徽贵池人陆骧武重刻李清照的<打马图>及用犀象密蜡制马。周亮工在<书影
    >卷五中提到这事并说打马近来为淮上人所热衷,但未传到北方。请注意这里陆骧武
    是重刻李清照的<打马图>。如果打马在明末清初民间尚有,他为什么要重刻一个南
    宋的版本呢?这表明,打马在清初已失传,而陆骧武的举动是复古。因此,我们可
    推出打马博戏的失传日期是在明中叶到清早期之间。换句话说,打马大约失传于明
    代后期。

    搞清了打马的起始和失传日期,下一步我们就来看打马的博戏规则。“关西马”和
    “宣和马”已无从考证。所幸李清照在<打马图经>中有对“依经马”玩法的详细介
    绍。游戏有点象飞行棋,有棋盘(打马图)和棋子(马钱)。大家轮流掷骰走棋子。所
    不同的是打马以赌博为目的,有贴子作筹码,另打马的规则比飞行棋要复杂的多。
    马钱的具体规则分铺盆,本采,下马,行马,打马,倒行,入夹,落堑,倒盆,赏
    贴,赏掷十一条。麻国钧和麻淑云在<中国传统游戏大全>中对这十一条规则有详细
    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注5] 下附上宋的“依经马”的打马图。


    图1: 图摘自麻国钧,麻淑云著,<中国传统游戏大全>,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出版,第
    158页。

    三。马钱的形制和种类

    从上面的打马图中可以看出,马钱作为博戏子不能太大,太大的话走子难,且棋盘
    放不下。另“依经马”是每人二十子,玩起来马钱肯定是叠在一起玩的(否则棋盘放
    不下),所以径小的马钱不适宜太厚。

    另上图中可看到74种不同的马名。这样是不是一套马钱会对应图中74种不同马名呢?我
    认为不会。一套不会有这么多都不重复的马。因为“依经马”玩起来是一人二十个
    马。若马名都不重复的话记自己的博戏子太困难,记别人的博戏子也太困难。
    最方便的玩法是同一人的二十子都是同一马。所以从游戏的实用性考虑,我认为一
    套马钱博戏子只有少许不同类别的马,而同一类有很多重复的马。

    按史载,马钱多有犀角象牙刻成,但实物中几乎都是铜铸的。这多半是因为小又轻
    薄的犀牙刻很难保存,从宋元明到今天的几百年中早已毁损了。

    马钱形制上的一特点是绝大多数为钱形,而同时期流行的其它游戏子(比如象棋子和
    选仙钱子)却有很多不是钱形的(如无穿等)。怎样来解释马钱的这一特殊现象呢?


    图1.1:宋选仙钱和选仙牌

    一种解释是马钱是铸钱地铸的。如果这个成立,当然铸钱的工匠会铸钱形的马钱。
    但目前无科学论据。

    另外一种解释是从美学角度出发。马钱钱文多有四字的将名或马名,鲜有三字的马
    名。那么四字排列在当时人们的审美上和熟悉程度上很可能是以古钱上的排列为最佳。
    其它四字的排列比如圆形无孔的四字排列就不好看。一个侧面的证据是下图的第一枚紫燕马,这个钱被铸成无孔的很可能就是因为紫燕马是三字,铸成无孔比铸成方孔三字排列要美的多。(对比第二枚四字方孔的紫燕之马。) 这果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话,古人铸马钱对美观应是很注重的---是否美观想必会直接影响商品的销路。


    图2:第一枚紫燕马径31.5mm,厚1.8mm;第二枚紫燕之马径29.22mm,厚1.7mm,是笔者最早收藏的马钱。

    这种解释的缺陷是方孔钱形虽然提高了四字排列的美观性,但同时也影响了马图的
    美观(方孔破坏了马图的整体性)。要自圆其说,我们必须声称古人铸马钱对字面比
    对马图要更注重。其论据是:马钱是博戏子,所以必须分清每个马钱是那位博戏者的
    子。这样要分清楚的话最容易的是靠字面文字的不同,靠马形太复杂太不清楚了。因此,古人更注重马钱的字面。

    从内容上,马钱可粗分为:

    (1)以将为主
        (1-1)带将名
             (1-1-1)泛指的将名
                  (1-1-1-1)有将图和马图
                  (1-1-1-2)无马图无将图
             (1-1-2)特指的将名
                  (1-1-2-1)有将图和马图
                  (1-1-2-2)有马图无将图
                  (1-1-2-3)有将图无马图
        (1-2)无将名
    (2)以马为主
        (2-1)有马名
             (2-1-1)有马图无将图
             (2-1-2)有马图有将图
        (2-2)将马名或无马名

    以下是图例。


    图3:第一枚虎牙将军是(1-1-1-1)有将图和马图,径32.3mm,厚2mm;第二枚虎
    牙将军是(1-1-1-2)无马图无将图,径27.5mm,厚1.32mm,可能是“关西马”的品种。


    图4:第一枚秦将白起是(1-1-2-1)有将图和马图,径32mm,厚2.7mm,得自戴葆庭;
    第二枚蜀诸葛亮是(1-1-2-2)有马图无将图,径30.6mm,厚2.9mm。


    图5:第一枚唐将尉迟是(1-1-2-3)有将图无马图,径25.8mm,厚1.1mm;第二枚马钱
    是(1-2)无将名,径33.1mm,厚1.88mm。


    图6:此六枚昭陵六骏是(2-1-1)有马图无将图,北京陆昕藏品。


    图7:第一枚满梢是(2-1-1)有马图无将图,径29mm,厚2.1mm;第二枚赤电或
    奔电之马是(2-1-1)有马图无将图,径28.2mm,厚1.2mm。


    图8:第一枚齐骑青驹是(2-1-2)有马图有将图,径26.28mm,厚1.1mm;第二枚
    将马背缠枝花是(2-2)将马名或无马名,无锡赵阳藏品;第三枚将马光背是(2-2)
    将马名或无马名,径30mm,厚2.54mm。


    图9:第一枚径30mm,厚2mm,异形少见;第二枚绝景径30.5mm,厚2.1mm,背日月星特殊。

    以上只是种类粗分,还可细分,但由于篇幅不能涉及了。此外,马钱除了种类,还
    可细分版别。比如,同一类中的有早晚版,精粗版,头版之分。[注6] 下图第
    一枚千里比第二枚千里版别好,版别早:第一枚是头版和精铸版。


    图10:第一枚千里径36.78mm,厚2.84mm;第二枚千里径28.1mm,厚1.6mm。

    四。马钱的评价

    怎样来评判一枚马钱的好坏呢?

    对初学者来说,不妨采用以下八方面的数字评估法:

    1。大小形制。古钱折三大小或以上(>31mm)满足此项加一分,古钱折二大小(28-30mm)满足一半加半分,小平零分。特厚重的加半分。


    图11:赵将赵奢,径33mm,厚2.7mm,大且厚,可加一分。

    2。稀少程度。特少的加一分,很多的加零分。


    图12:蜀将关羽,径30mm,厚3mm,少,可加一分。

    3。年份和博戏子。是正宗博戏子包浆或锈好满足此项加一分,正宗博戏子但包浆或
    锈差满足一半加半分,包浆或锈好但非博戏子加半分。


    图13:第一枚径25.6mm,厚1.18mm;第二枚径25.8mm,厚1.28mm;此两枚包浆均好,可加一分;第三枚赵将廉颇径31.5mm,厚2.8mm,杭州出水钱,宋博戏子但无包浆,在这方面加半分。

    4。工艺。工艺精美者(从铜质,边穿地章钱条来看)满足此项加一分。


    图14:将马径32.7mm,厚2.36mm,工艺精美,加一分。

    5。字的神采。字有神者满足此项加一分,字工整但神不足者满足一半加半分。


    图15:第一枚赵骑特勒径27.52mm,厚2mm,字可加一分;第二枚吴将孙武径28.1mm,厚2.3mm,字工整但神不足,只能加半分。

    6。马的神采。马有神采者满足此项加一分,马规整但神不足者满足一半加半分。

    图16:第一枚俞仑径30.6mm,厚2.8mm,马有神,加一分;第二枚武安飞练径31.4mm,厚2.4mm,得自马定祥,马图有神,加一分;第三枚追风之马径30.4mm,厚1.9mm,马规整但神稍逊,加半分。

    7。品相。美品或满足此项加一分,上美品加半分,上品以下倒扣分。

    图17:秦将散骑径29.7mm,厚2.4mm,品极美。

    8。调整:以上1-7有那项或那几项特别突出的每项各加半分。如1项特大(大於35mm)或
    异形或内容特殊(如单面有两匹马等)加半分;2项如仅见品或极罕加半分;3项若包浆或
    锈特好加半分;4项若工艺能达到精美的母钱加半分;5,6略;7项若极美品加半分。

    总分到8分或以上的是马钱极品,7分或7分以上是珍品,6分或6分以上是精品。

    以上评价和定级稍有不同,因为它是针对每枚个体的马钱,将品相和包浆都考虑进
    去了。

    当然,以上的数字评估法只是作为给初入门者的一个大致参考,它是有主观因素的,
    比如具体某方面是0.3还是0.4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观感觉,没有客观的标准。但这个
    可比作是梯子,它可帮助初学者找到和培养“感觉”,将软领域变硬,等初学者攀
    上梯子找到感觉后,自然梯子便可扔去了。

    五。马钱的价格

    同花钱中的其它品类相比,马钱的价格处于中游。国内市场上马钱不少,但大部分
    是下品和中品,品好或稀罕的很抢手。

    下品马钱,价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多为清后期民国的马钱,愚以为不值得收藏。

    中品马钱,价从三,四百到两千,视版别,品相而定。


    图18:第一枚翻羽径30mm,厚2.06mm,中到中上品,值500-800元;第二枚赵将廉颇径29.2mm,厚2.1mm,中上品,值1000-1200元;第三枚汉将散骑径28.5mm,厚2.1mm,中上品,品相好,值1200-1500元;第四枚骅骝径29mm,厚2.2mm,中品,但品相锈特好,值1200-2000元,湖北陈东光藏品。

    上品马钱可遇不可求,品好的价在2000元以上。


    图19:第一枚梁将张彝径26mm,厚1.3mm,上下品,早期版,值1200-2000元;第二枚齐将管仲径30.5mm,厚2.5mm,上下品,品好,少见,值1800-2500元。


    图20:秦将白起径53.62mm,厚3.6mm,明,非游戏子,径之大为清前马钱之最,上品,价在5000元以上。

    马钱,正如卢振海和阎锋在<中国古代压胜钱谱>中所言,将“马图与钱币融为一体,举世罕见,是古老民族文化艺术之一绝”。[注7] 马钱相对于花钱的其它种类价并不算高,升值空间大,是收藏研究两相宜的品类。

    脚注:

    [注1] 笔者感谢:(1)上海的陈伟龙老师多年来对笔者马钱收藏的一贯支持,(2)复
    兴论坛的赵阳提供的关于马钱游戏的宝贵资料,(3)大连刘源对笔者观点的批评,(4)北
    京陆昕,无锡赵阳,湖北陈东光提供的藏品图。本文用图除非另外注明,均为笔者藏品图。

    [注2] 麻国钧,麻淑云著,<中国传统游戏大全>,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63页。

    [注3] 参看郭若愚<古代吉祥钱图像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陆昕,“花钱中的百将百骏,” <中国收藏>2000年试刊号。

    [注4] 比如说,陆游词曰:“冷落秋千伙伴,阑珊打马心情。” 元<太平乐府>,明
    <盛世新声>等散曲集曾多次提到打马。

    [注5] 麻国钧,麻淑云著,<中国传统游戏大全>,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57页到第164页。

    [注6] 关于版别的划分,请看笔者“花钱收藏与鉴赏”一文,<艺术市场>,2004年第三期。

    [注7] 卢振海,阎锋编著,<中国古代压胜钱谱>,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494页。





















































    离线 侠士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7-02
    最后登录
    2021-04-10
    1楼 发表于2005-07-09 18:19:00

    今天星期六想发几个马玩,看到老师你发的马太厉害了,吓的我不敢发了。[s:02][s:02][s:02][s:02][s:02][s:17][s:17][s:17]

    违规记录:信誉可疑,谨慎交流!2015-9-23

    离线 楚桑
    一级发帖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5-23
    最后登录
    2016-11-17
    2楼 发表于2005-07-09 18:22:00

    必为至顶帖~~[s:02]

    离线 盛世雄风
    实名认证
    好评
    1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08-23
    最后登录
    2024-04-16
    3楼 发表于2005-07-09 20:03:00

    以下是引用楚桑在2005-7-9 10:22:22的发言:
    必为至顶帖~~[s:02]

    离线 雅俗同赏
    三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5-12
    最后登录
    2021-04-10
    4楼 发表于2005-07-09 20:10:00

    以下是引用楚桑在2005-7-9 10:22:22的发言:
    必为至顶帖~~[s:02]
    文章好,藏品更好.欣赏!!!!!!!!欣赏!!!!!!!!

    黑色间谍2
    该用户已被删除
    5楼 发表于2005-07-09 20:25:00

    这玩意麦老最有发言权这东西他家都是一把一把的~~~~~~~~~`

    离线 君不见
    实名认证
    好评
    2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02
    最后登录
    2024-06-14
    6楼 发表于2005-07-09 21:03:00

    建议加精~

    离线 踏雪无痕
    荣誉会员
    好评
    41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54
    注册时间
    2005-01-14
    最后登录
    2024-06-12
    7楼 发表于2005-07-09 23:13:00

    好马好文章!学习

    离线 开门见山
    实名认证
    好评
    224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5
    注册时间
    2004-05-16
    最后登录
    2024-06-19
    8楼 发表于2005-07-10 01:51:00

    跟一枚我目前剩下的最后一枚马钱,也还算比较漂亮的,也是楼主贴中没有出现的越影卧槽马钱!直径27.5毫米 厚度2.0毫米

    离线 ly552000
    论坛版主
    好评
    6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20
    9楼 发表于2005-07-10 03:46:00

    此马王吐血之作!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