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赏钱币,读书撰文娱乐,常与案前那些年长于本人百千余倍的古币相对,并因此产生了许多感喟。
世人不爱钱者廖廖,追财逐富手法多多,然真正理解财富懂得钱币的有几人?
西汉某人将一大瓮四铢半两钱币,窖藏于地。没料到,两千余年后,时光飞到了1998年,安徽一个扶犁骂牛的农夫,竟将这段历史生生地挖了出来。
捧去一沓人民币,换回一袋裹满土锈的古钱,每天晚上逐枚清理,普通半两、有颈、传形、邓钱、旋读、异书、纹记、三铢等等,惊喜于得到N多的四铢半两版别和三铢,斩获了发表于2001年第四期《收藏》杂志上的《四铢半两纹记考》,更多了一种感悟,一种跨越了73万个日夜的人生体验:人世间走此一程,几人能过百余个春秋冷暖?想那窑藏钱币之人,可能是达官贵人,也可能是山野匹夫,这一大瓮数千斤孔方兄,足以让那些终日里做着发财梦的人艳羡之至,他自己也一定有着某种寄托和目的,或要传富于后,或怕露财惹祸,或是隐赃避罪,甚至是哪位梦想称王为霸的龙子凤孙碰上挫折后留点机会,意欲东山再起,但事实却很幽默,他的寄托,别人的梦想,都了随着历史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只有这古钱,静静地沉睡了20个世纪,而后分别流向收藏家们的案头。
细细一琢磨,这沧桑历史也真无情,而聚财敛物也太无聊。古往今来,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个人追名逐利拥钱万亿者不乏其人,可历史不看个人之富,钱币亦非个人所属,国强则民殷,国弱民必困,没有高境界,没有宽胸襟,我们拼命追求的钱财,无非是后人的数枚藏品而已。
感喟之余,拟成一联:
方孔流逝唐宋明清沧桑史
圆钱送迎王侯将相市井民
是以自名书房曰:方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