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此版永安五铢既然为辽代窖藏所出,那么其铸造年限最晚不会超过公元1125年,金国灭辽国,狼烟四起,铜钱入窖。间接地排除它为金元明时期仿铸前朝唐宋,乃至秦汉的压胜钱和供养钱的可能。
金元时期的压胜钱和供养钱,很多是仿铸前朝行用钱的,例如元代仿铸新莽小泉直一供养钱,金元仿铸大泉五十,永通万国背宝剑神龟北斗压胜钱,元仿铸折十开元,折十大观,折十泰和等等。钱文虽然是前朝行用钱的文字,但是风格变化甚大,无论是面文还是钱体都和前朝有很大出处。
金代的细腻造就大定与泰和,元朝的粗狂铸成八思巴和至正,但言而总之,其钱币风格基本都归类于当朝铸造钱币风格,注定钱文钱体风格不类前朝。元仿铸大观,泰和不可与徽宗大观,篆书泰和同日而语,但其风格确实是蒙元王朝所独有的粗狂豪放。面文钱体风格趋于当朝压胜钱和供养钱,其风格是与生俱来的,深深地烙刻在其骨子里,不见其风格超于前朝,更别提趋于复古。
常见永安五铢已经具备隋五铢的雏形,宽缘,面文细致,表面很平整,没有什么层次感,但其铸造精细,文字纤细刚劲,与永通万国,常平五铢一起不愧为南北朝又一奇葩,乃至流芳百世的唐开元通宝也深受其影响。此枚永安五铢面文钱体风格趋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五铢(因为本人不曾深究五铢版式,所以说的很笼统)。确实具备很多前朝五铢的特点,窄缘,字很有层次,更趋于复古。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此枚永安五铢极有可能是前朝五铢改范而铸,最有说服力就是永安五铢铸造的时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是五铢钱流通比较盛行的晚期。纵观东汉末至南北朝,乱世五百年,社会政局动荡,王朝更替如流水,各个王朝铸造货币品种虽然繁冗复杂,但其数量若比汉唐盛世,简直算是屈指可数,当时市面流通的基本应是两汉遗存下来的五铢钱。这一点出土窖藏可以印证,无论是辽金窖藏还是元明窖藏中大部分都是以两宋铜钱为主,可见古人存钱,真是地不分南北,钱不分新旧,来者不惧,是铜钱就行。南北朝时期铸币,面文基本都尊古,或曰“泉”,或曰“铢”“布”。以曰“铢”铸币最多,例如孝建四铢,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常平五铢,乃至本文所论述的永安五铢都是为泉友们最为熟知。可见“五铢”钱当时有多深入人心。
王朝更迭,皇位易主,另铸新币,其新币风格基本都参考于前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汉五铢类于汉三铢,汉三铢又类于汉半两。北宋宋元类于后周周元,周元又类于后汉汉元。清顺治,康熙类于明天启,崇祯。这些实例都是改朝换代,但是钱文钱体风格相似。此枚永安五铢风格与其参考说五铢改范钱,不如说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五铢铸造风格的延续,太和五铢铸造于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泉友们可参考北魏太和五铢图录,与此枚北魏永安五铢进行对比,是否有似曾相似之处。
改朝换代,无论前朝与当朝有多大宿仇积怨,铸造钱文钱体都是一脉相承,不尽相似,更何况是同朝同宗。普通永安五铢风格虽然很不类前朝五铢,但是还是遗留很多相似之处,就像咱们人类进化史总得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衔接过程。说不定永安五铢和太和五铢还是一个铸钱局呢,拿太和五铢钱作为参考吧,试铸一下,以观其效,后不知何因遂停铸,这样的实例也不胜枚举,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五十六名珍的唐代咸玄通宝,清代祺祥通重宝等。没有史料记载的可能有五代前蜀珍品永平元宝,很有可能是试铸品,钱文“元宝”二字也是参考开元通宝,因为当时的铸工也只能参考开元通宝,毕竟没有别的钱去做参考,只能改范鼓铸,换汤不换药。
中国文明史既壮丽又悲怆,自始皇扫除六国,一统天下两千余年以来,王朝更替如坐马观花,真正没有烽烟的岁月仅二百余年,又有多少史实文献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为世人所知,很多历史大事,史料只记载寥寥数字,更何况是一件起炉换模铸币的小事。明清两朝另铸新币时,都要试铸几种不同字体但同文的新币,觐请皇帝圣诀,皇帝若是看中的,翻模鼓铸发行流通,成为今天咱们常见的普品俗类。被皇帝没看中的,回炉熔铜,漏网之鱼极有可能就是咱们朝思暮想,千金购得的珍品孤版。
北魏王朝铸钱局既然决定以五铢为钱文币值,也只有两汉五铢和当朝太和五铢能做为参考,因为北魏王朝历经171年(公元386年~公元557年),共历21帝,问鼎中原汉化后共历17帝,才铸两种货币一曰“太和五铢”,二曰“永安五铢”,铸量均少,简直可以说是象征性铸币。
再者有人会问,此版永安五铢既然是辽代窖藏所出,会不会是辽代早期铸币。这一点应当不能排除其可能性。辽代建立者是驰骋草原大漠几个世纪的马背民族契丹族所建,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后,其铸造币风格已形成本民族特点。
大家熟知的并归为辽代铸币的通行泉货,太元货泉,五大货泉,助国元宝,壮国元宝,还有辽代异书年号钱等,均在辽代窖藏能找到。异书年号面文钱,有年号可考,无可争议是辽代铸币。但铸造量少的,就无从考证了。尊古面文钱有太元货泉和五大货泉两种,观其风格,钱文“货泉”二字与新莽朝货泉二字相近,由于新莽朝货泉版式复杂多变,文字难以绝对归类于新莽朝货泉。但其钱体风格,类似于助国元宝,壮国元宝,尤其是五大货泉更为类似,也就是大家现在常有争议的助国元宝手类钱币,钱体薄小,穿口广大,背郭广穿,面为隐郭等特点,其实应该说壮国元宝和助国元宝应该类似于太元货泉和五大货泉,很多北宋哲宗徽宗以前的宋钱小平均有此类风格,辽代年号钱也有助国手类,只是辽钱本身就少,助国手类相对就更少罢了,辽钱助国手类趋于精整,和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不无关系,很有可能是同一铸钱局所铸。
通行泉货是一种很有辽韵的辽代早期铸币,钱文风格影响到了后世辽钱年号行用钱,如辽上八品除了统和元宝的钱文风格外。但归其类,应属五代钱系列,因为公元907年唐末大将朱温篡夺李唐江山,建立梁朝,从此中国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烽烟再起,。同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神册通宝现已经发现,而且还是我一个朋友所发现,真实性可以考证,现在为陈光阳前辈所收藏。说明契丹在刚建国的十年后已经开始铸造钱币,之前的十年里,可能没有建年号之前,桀骜不驯的契丹不会遵从中原朱温后梁政权的号令,俯首称臣,尊朱温为天子,屈用后梁年号。所以若是铸造钱币,不可能出现年号钱。五代南唐曾经铸造大钱永通泉货,钱币中成“泉货”者,只有五代的永通泉货和通行泉货。是否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史料缺乏就不得而知了。
各种地方铸造钱币在后世出土于千里之外,也绝非偶然。前几年,东北出土一批唐代窖藏钱币,其中里面出土几十枚唐代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这两种唐钱在史料中不曾记载,但真真切切存在于世,根据近几十年的出土量,确切的铸造地应该在新疆西部等地。但是为什么却出土于万里之外的东北地区呢,这就直接证明了钱币具有流通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以流通到王朝的各个角落。东北地区的辽代窖藏不但出土了西域铸币,安南,高丽,西夏,甚至日本铸币均有出土。距今两千三百年的战国燕明化也在辽代窖藏能发现。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印证,辽代窖藏能出土很多辽代以前的前朝货币,但压胜钱却出土寥寥无几,因为辽代花钱基本都是厚重大钱,小平钱种类很少,辽代窖藏又只出小平钱,无虚值折二折三,更无折十,辽代也非供养钱鼎盛时期。言归正传,本文所提到的五铢范的永安五铢在辽代窖藏出现,不无可能。其风格更为复古,辽代铸币的钱文和钱体完全不具备复古钱币特点,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个人感觉现在很多泉友把弄不明白的异书行用钱和青铜花钱暂归为辽铸,这种观点过于笼统。好似把解释不明的不明飞行物和自然现象,归属于外星人所为。个人认为此枚永安五铢不具备辽钱行用钱和压胜钱风格,极可能为北魏时期五铢改范试铸钱。以上观点均为一家之言,有管中窥豹之处还请各位泉友不吝指教。先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