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转到
    查看 7169 | 回复 35

    [讨论] (探讨)饼货泉身世之谜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日月泉主
    正式会员
    好评
    272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12-21
    最后登录
    2025-10-05
    10楼 发表于2011-10-18 11:31:27

    1窖藏多
    2与其他莽钱一起出
    3都有
    4出土数量比大泉少得多,规模不一定。
    5不知道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9-27
    最后登录
    2016-08-10
    11楼 发表于2011-10-18 15:18:33

    我是咸阳地,本地,比较多,小饼多,大饼少,品都不好

    离线 E0575
    实名认证
    好评
    7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5-07-07
    最后登录
    2023-05-09
    12楼 发表于2011-10-18 15:29:19

    浙江也有出。我看是私铸钱。

    离线 博古藏金
    实名认证
    好评
    1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1-19
    最后登录
    2022-12-24
    13楼 发表于2011-10-18 15:31:15

    饼货泉应该是王莽后期的产物,后期多出泥范类,饼泉6-8克的字迹还能清楚,这个推测是中期,后期超过10克,精品甚少,铜制含杂很多,形成原因肯定和当时经济有关,

    离线 李虎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2-17
    最后登录
    2021-09-28
    14楼 发表于2011-10-18 17:05:12

    饼子 很难看1_61750_483db69ba255fca.jpg
    1_61750_a7a1c05556fa3a3.jpg
    1_61750_d020d53e5507687.jpg
    1_61750_0448ee96ca7e9a5.jpg

    离线 古泉新锈
    实名认证
    好评
    5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5-08-29
    15楼 发表于2011-10-18 23:58:47

    楼上这枚在饼货泉了已经算精的了。饼货泉的规律似乎是“小饼精,大饼粗,越大越粗”。
    综合楼上各层泉友的信息,饼货泉的流通范围比想象的要广,不单遍及陕西各地,在安徽甚至浙江也有出,所以很难说是一种仅限局部流通的地方性货币。
    联想到王莽最后一种虚值大钱——货布,重量相当于4~5枚货泉,当25文,虽和它的前辈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相比,已经算是很厚道了,但估计还是不受市场欢迎的,没坚持10年(天凤元年——新莽亡)就停用了。
    最后,货币的价格还是实现了向价值的回归,而一枚青铜货币价值的直接体现就是它的重量。于是出现了饼货泉这种最“真材实料”的大钱。随机抽取了手头上的一枚双连饼,重量达到44克,约合11枚五铢钱,当时市场购买力应该是比较大的。
    13楼朋友提到饼货泉“铜制含杂很多”,我看倒未必。实测4枚各式货饼(大型、小型、面四决、双联),无一含铁,铜色紫红,正是纯铜的色泽。传说中有铁饼或铜包铁饼,未见。
    其实,在重量决定价值的时代,百姓关心的并不是钱币铸造得有多么漂亮,多么有观赏价值,而是关心它含多少铜、铜的成色足不足。正如黄金制品,不管是金条、金币还是金首饰,只要是同等重量的千足金,价值差别是不大的。
    在市场厌弃了一次又一次的“货币改革”,百姓厌弃了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后,王莽的货币政策被迫回归理性。但市场上业已存在的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货币尚无法强行终止流通,且彼此之间也难以换算(如小泉直一和货泉的关系,大泉五十和货泉的关系)。实际上,即使到了东汉后期,墓葬中仍经常发现货泉和大泉五十,说明这两种钱币并没有随着新莽政权结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沿用了很久。百姓看重的不是钱币上写的文字,而是其所含的铜,于是“上秤称重”成为决定价值最简单的方式,就像买菜一样。
    当时人们已经习惯了用“以一当多”的大钱。饼货泉的出现未必是政府发起、自上而下的,也有可能是各地自发铸造,并在政府的默许下自由流通,因此没有统一的规格,铸造也较为粗劣,赶不上“上林三官”的水平,但它作为新莽一朝的末代大钱,成为绚丽多彩的莽币文化最后的绝唱。

    离线 孙半两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5-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16楼 发表于2011-10-19 00:17:42

    关注。。。

    二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06-29
    最后登录
    2021-04-10
    17楼 发表于2011-10-20 09:44:56

    请探讨一下为什么小点的饼子精,大的铸造粗?

    离线 残泉一枚
    实名认证
    好评
    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09-07
    最后登录
    2023-07-07
    18楼 发表于2011-10-20 22:00:38

    古代铜和货币其实概念并不象我们现在这样明显,铜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就象我们看待黄金是一样的,有时一块不成形的铜块同样可以充当货币的职能,在<中国钱币>上就刊登过饼形半两钱,应该比这饼货泉还要早,我想这些饼形货币出现在社会动荡,货币崩溃的时期.

    离线 全泉
    实名认证
    好评
    38
    差评
    2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4-06
    最后登录
    2022-08-27
    19楼 发表于2011-10-27 12:40:52

    继续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

    微信电脑端咨询

    站务管理

    发帖留下您的问题,客服会跟踪受理

    去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