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乃为首现公见之《元贞元宝》小平制式钱,故窃以元奇珍封之。 第二品,乃《元贞元宝》折二制式,相对已有多品现世公见,然存世量亦属于稀有,故窃封次珍。
关于元贞钱,正史无载。根据《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考证:元成宗铁木耳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铸,元宝惟见汉文折二钱;通宝则有汉文楷书平钱和八思巴文折三钱两种,元宝尤稀见于通宝。
《元贞元宝》折二钱,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收录一品,时标价已达大洋60元,《历代古钱图说》转载原图,标价则提高为100大洋,可见其珍。近年所出之泉谱,皆袭用前谱拓图,其说明近年新见之品甚少。当然,折二钱所出甚少,非为不再见,这不,本人帐下亦存折二一颗,并见网展二三枚(然有重量仅5克稍余者,显钱体太薄,可能还有得商榷)。折二钱包浆锈色,钱体钱文钱重均为正相正态,自无些疑,此不多赘述。一句话,元贞元宝,以其相对尺寸而显厚实,乃为其又一突出之特点。
在此,值得特别一书的,乃是《元贞元宝小平》钱的存在。
赏察题照第一品平钱:
锈色包浆,厚重老道,色正无邪,一眼开门;
钱文书写与布局风格,与折二钱完全一致,乃为该钱正书之式,一读不疑;
制式风格,小穿背宽穿廓式,除边廓比折二略窄以外,制式基本相同,一见如故;
材质特征,泛青铜之本色,乃青铜之材,与折二无异,一察即明。
显而易见,本元贞元宝小平钱,诸般特征,实难以生疑,确乃真品矣!本品的存世,雄辩证明,元贞元宝小平钱,其时有铸。然,根据其存世量极罕这点来看,小平钱恐为初铸少量后而停,改铸折二钱以流用。而折二钱亦铸量无多,故导致此钱存世传承稀少。
元贞元宝钱,乃还有最值得一书之点。何故?但凡阅钱读谱者,无一不为元贞元宝钱之独特钱文书式和布局而亮眼,此实为该钱,在中国林林种种的古钱币中,书文布局最为特别,以“宝”字独占约四分之二地章布局,使其“宝”格外凸显亮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极其独特之钱文布局形式,既可使本钱明显区别于它钱,更可使民间大量使钱之文盲也能轻易识别此钱,此点堪称绝妙之至。此是否为铸币雕样时所思,不能轻率否定,余以为完全是有可能也。
再者,元贞元宝钱之钱文,亦具有其独特美学特色,对读行书,四字三种不同大小尺寸,书写行云流水,在如此之小的钱面地章上,书写者视如一张宣纸,笔随心意,无拘无束,彰显自然之美,匠气全无。
把玩阅读此钱,于简单随意之中,凸显其美之大,其学之深,其个性之别,可誉中国古钱绝美绝唱,窃以为并不为过!史来,人们皆以宋钱大观崇宁瘦金书为最美,殊不知,元钱亦有其另类之美,其美不仅在于书道之美,乃在不拘一格的布局之美,真有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意味,如此,天下还有谁与争锋?事实上元钱中还能找到美泉,如大元国宝篆书。因此,关于元钱钱文书写较粗率之旧识,确当休矣!
今遣帐下两钱,出头公见,诸友共赏之,亦盼同品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