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81
主题
7291
帖子
7653
积分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 秦未时高祖刘帮去首都咸阳服役. 同僚在送别时每人资助路费三钱.独萧何送五钱. 刘帮当上皇帝后.萧何功劳第一.高祖还另外多加了二千户的食邑封赏.以谢当年萧何比别人多赠的二钱. 呵呵.二钱之恩二千户食邑封赏来报.可能是对滴水之恩最有力的注释了. 后来的学者不理解.以为三、五枚钱太少.应该是三百五百才对.现在不少书也是这样说。 其实<史记>所载的没有错.因为按<秦律>规定.交纳八枚铜钱可免役一天. 如果每个同僚都赠钱多达三、五百.刘帮根本就不用去服役了. 秦始皇统冶时期法令严酷.怕造反不许民间保留太多铜器 . 筑长城.修宫造坟.成年男子几乎都在为暴君服役. 人民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商品经济萧条.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也不大. 从秦陵周围及兵马俑坑的考古中也很少有秦半两钱币出土.也反应服役者的赤贫状况。
自夏、商、周、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十几代' 其中通过外兴兵革拓疆辟土.内聚夫役大肆兴建.成绩最辉煌的就是秦始皇和隋炀帝。 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但由于他好大喜功.超过民力许可的范围修长城、 造郦山陵墓、建阿房宫、修国道,将农民的田租提高到产量的三分之二.力役长年累月无休止。 当时全国人口二千万.其中男女劳动力各四百万.但有三百万男劳动力被征调服役. 孟姜美女哭倒长城投海自尽。 陈胜、吴广因暴雨不能在规定时间赶到服役地点.残酷的法律逼使他们揭竿而起。 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被刘邦的汉王朝所替代。 尽管羸政和兴建的万里长城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但由于秦朝过度役使民力.只知进行只争朝夕的拼命建设.不顾国力、财力的平衡.更不顾百姓的死活. 以致成了立国仅十五年的短命王朝。
历史有镜鉴的价值.但不能狭隘地理解.就象观一幅画.感受因人而异。 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代表克罗奇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些古代的半两遗物由于偶然的原因存留至今.不但满足了我们用手直接触摸历史的愿望. 也可让我们用收藏的经验来读读史书中有关半两的记载后说出自已的看法: “半两”."重如其文"指的是半两钱名的来历.表达的是钱币的重量标准. 初出时半两钱代表重十二铢的铜块价值.多种原因使其重量“随时而轻重无常”。 这些轻重悬殊、大小迥异、精粗不一的半两钱藏品. 完全展现出"美恶杂之"、"钱善不善,杂实之"的秦代半两的特点和面貌。
132
1429
1693
学习了!
125
2874
3124
楼主好收藏.
身份已验证:孙卫宏 河北石家庄
41
8014
8096
学习
13
2152
2184
学习了!有几枚不错的!顶!
669
5262
6612
引用第1楼新手古泉于2011-01-01 17:04发表的 : 一珠重一两面文表示一枚圜钱与一两珠玉的价值相等.用于代替珠玉等实物货币。 .......
这里的“珠”也可能是“枚”的意思,“一珠重一两”表示“一枚重一两”。珠为圆形,圜钱也为圆形,故用“珠”作为计量单位。
多谢兄的指导.受教了! 这两种圜钱在<图说>中丁氏读重一两十二铢.马老批注应读一铢重一两十四.币文无疑是表示钱重的。 也有人认为应该读"一两、十四"或一两、十二".表示实重是十四铢或十二铢的一两钱. 更有人认为不是圜币而是天平的法码.有人说了当时虽然有这样的法码.但比它们精致很多. 以前读过不少专家们对这个钱的解释文章.现在都忘了.只是觉得并不是对重一两青铜块. 可能是指实重十二铢或十四铢的这种钱和重一两的珠玉或许是玉壁的价值相当。 而后来出现的半两钱中的"半两"指的是对重量十二铢的青铜块。 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币文还有很多未解之迷....
河南仰韶村、山西芮城等新时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发现了贝。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被认为是稍早于夏代的历史遗存中也发现了天然贝和石贝、骨贝。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天然贝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 货币是因商品交换而产生.交易场所称"市"。 <易.系辞>上说:"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世本>说:"祝融作市"。<尸子>中说尧时"宫中三市.而尧鹑居粝米菜粥"。 <墨子.尚贤>等书也记载了舜曾亲自经商.死后葬于"南已之市"。 可见尧舜时代就存在了初步的商品交换和贸易。 贝币的单位为朋.国学大师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珏朋>中说:"殷制五贝一系.二系一朋。" 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中讲到君主对下属赏赐贝的地方很多。 夏商两代.帝王每次赏赐臣属一般不超过十朋。 西周"令簋"铭文记载:"姜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 意思是:姜氏赐给令的臣子贝币十朋、成家奴隶十户、单身奴隶百名。把贝币放在前面.可见价值不小。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记载有个叫裘卫的贵族.以百朋换取另一个贵族矩伯1300亩土地。 一朋就要值13亩土地.嘿嘿.一个小贝币就可以可以买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