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初 《西安金融》
最近,甘肃出土一罐藏大明通宝背帅钱引发了泉友的兴趣。
日前西安市八仙宫古玩市场,一甘肃青年持八十余枚大明通宝背文“帅”字钱。据称,该钱出自甘肃张掖一藏钱罐中,
约数百枚。笔者集得背文上“帅”及右“帅”各一枚’所见钱币整体规整,棱角分明,错磨痕历历在目,看似未经流通或流通时间很短即入土之铸币。绝大多钱币文字清晰,被以薄绿间红斑锈。锈色体态与西安地区出土的罐藏货币、开元通宝钱类似。因此,可以断定两点:一是该钱系罐藏不假;二是该钱出自北方甘肃可信。
大明通宝谱录归属南明钱,不知南方出土情况如何,北方较少见偶杂其它钱零星出土。北方各省较大数量单品种出土罐藏未流通或流通时间较短大明钱币的情况实属罕见。
大明通宝钱铸行期谱录多依据黄宗羲 《行朝录》记载,“崇祯十七年,’鲁(王回越,铸大明通宝钱。”但史籍《会典》、《国朝典录》及 《王鸿绪明史稿》分别有嘉靖、隆庆、万历时有关铸大明通宝钱之议的记载。
当今谱录将大明通宝钱定为鲁王朱以海于崇祯十七年所铸,那么单品种未流通或流通时期较短的大明通宝钱理应出自江苏、浙江地区,而流入西安市场的这批大明通宝钱却出自北方的甘肃。当然,这坑钱具体出土情况不得而知,其出土地点仅靠售者所言及从钱锈斑判断不能不说有一定局限性。笔者之所以将问题提出来,亦希望引发知情者兴趣,倘若看到拙文后能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以为钱币研究作出贡献。
我所见到的实物中背文上 “帅”居多,而且铸工精良,文字规整、厚重,径较大;背文右“帅”者较之逊色。
细观实物文字及郭肉好形态,该大明钱与大字万历通宝钱有些接近。大字万历钱西安曾多次单品种以罐藏的形式出土。南方泉友反映大字万历通宝钱南方较少出土,而陕西在明钱中算出土较多的一种。据此推测大字万历钱有铸行于陕或毗邻地区的可能。大明通宝背文“帅”字钱出土情况与大字万历通宝钱有些雷同。况前述有史载万历年间议铸此号钱。若按谱录认定的鲁王所铸,甘肃所出这罐大明通宝钱就南辕北辙与理不通,否则或有别的情况。因此,这坑大明通宝的出土给我们研究大明钱提供了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