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zc369.com/thread-701547-1-1.html
看到“云中漫步”泉友的帖子引导大家对北宋铜钱目前价格定位和将来价格趋势畅意争论,也激起了我想说几句的欲望。我只玩北宋宣和楷隶书小平钱,相对来说识见面比较窄,说的有不对或片面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我将认真听取并诚心学习!
我们要想弄明白为什么钱谱定级价与现实市场价格差异比较大,就必须了解北宋钱币的基本特点。简单的说,北宋铜钱以存世量大、书法精美、版别繁多而著称于世。但大家似乎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北宋铜钱的品相差别非常大,这种差别有二:一是与出土地有关系,开过北宋铜钱筒子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坑口的筒子开出的钱币品相比较好,而有些坑口的筒子开出的钱币完整率很低;二是好版别的北宋铜钱的铸造工艺比普品差。北宋铜钱的这种品相差别就决定了其钱谱定价与现实市场价肯定不一致。
现在玩北宋铜钱的藏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欣赏钱文的书法而热衷于收藏北宋铜钱的,他们对钱币的品相要求比较严格,我们权且称为北宋钱币品相派;另一类是痴迷于北宋铜钱繁多的版别,尽力去搜罗北宋铜钱的稀少版别,我们权且称为版别派。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品相派肯定会尽力去搜求北宋铜钱中绝品中的绝品,而由于坑口的巨大差异决定北宋铜钱中的绝品地域分布不均,有些地域出土的北宋铜钱中几乎没好品相的,那么品相派要满足自己的收藏需求就必须高价从其它地域索取;版别派以尽力搜求到稀少版别为最高境界,而好版别本来就因为铸造量少而价格不菲,况且北宋铜钱中好版别钱又都铸工不精,这就加剧了版别收藏的难度,既要好版又要好品,不出高价似乎很难求得。
就以北宋宣和通宝隶楷小平钱为例,品相以美制、肥一为最,版别以楷通、背陕为最,如果我们稍留意一下市场就会发现:美制、肥一并不稀见,但品相差别导致其市场价格一路飙升;楷通、背陕大多字口有粘连,一旦出现好品,藏家就会不计成本的据为己有。这些钱币的市场价格早已远远超过了钱谱定级价格,我们难道认为是钱谱定级不准吗?非也,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钱谱定级价格是依据钱币的珍稀程度确定的,钱币的珍稀度则是依据某版别在本朝钱币中所占比例确定的,可以说是准确无误,但这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却没有包含大众的喜好,而大众的喜好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钱币的价格,才导致钱谱定级价格与现实市场价格永远存在着巨大差异。
好比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蔬菜一样,蔬菜的价格比以前来说价格上涨很多,但每个人仍然在吃。吃高价反季蔬菜的人边希望蔬菜降价,边笑话吃正季低价蔬菜的人吃的不新鲜;吃低价正季蔬菜的人边希望蔬菜降价,边笑话吃高级反季蔬菜的人吃的不绿色,……呵呵……却不知道卖高价反季蔬菜和低价正季蔬菜的菜农都希望蔬菜涨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对我们喜好集藏北宋钱币的泉友来说,讨论北宋钱币的价格趋势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明确自己的集藏方向,沿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坚持走下去,也许会慢一些,但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