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钱价格疯狂,我觉得它是最理智的收藏品。
首先,从纵横向比:30年来,80年的猴票增值了约2万倍,纪念币建行40周年增值了约2千倍,3版车工增长了约1千多倍。而古钱任何一个品种30年来没有超过30倍的---这30倍是多少呢?年增值率为12%左右。30年前黄亮康熙0.1元左右,现在普品5元左右,除巩西南背字钱珍品,一般也不过在50-80左右。咸丰当百大钱30年前5元左右,现在千元以内(还得好品象),年增长不到12%,所谓疯狂的方足和货布当时10元可能还买不到,现在看来远不如咸丰大钱呢!其他如唐宋五代,简直是惨不忍睹了!
再从资源情况看,猴票按版拍卖,车工按刀计量,咸丰当百一次出货百枚的似不多见。利用工作之便我经常看看各地古玩市场,真品、美品咸丰大钱真不多见。各地考古报道五珠、宋钱居多,当下公认为疯狂的钱币鲜有大量出土。
至于从研究和美学价值上来看,无论猴票车工和建行都不能与大咸丰和方足货布同日而语!
谈到造假当然是收藏的公害。但正因为有了真品和赝品这一对老冤家,才使得收藏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当然,有人担心百年后假物无可分辨,我们应当相信百年后人们的智慧和科技手段啊!前朝仿前朝的古钱币我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发言权,但铜镜,唐宋明清仿汉的,宋明仿唐的,凭我的水平都能一一分清。为什么?工艺不同、材料不同、时代气息不同……..等等等等!退一万步讲,百年后真假无可分辨了,那就是有价值的赝品!例如仿品青花鬼谷子下山在当下竟然也卖8万多啊!这样,有钱友会说:东西仿的太多了还有价值吗?本人会说:没有!但一方面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人仿了;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辨证法来看,古东西是不会太多的----南朝信佛,一座山有480寺(根据唐诗),佛像一定很多,但唐朝经过了三次灭佛运动。再看近代,要不是30年代推行法币,50年代的取缔银圆,60年代的破四旧,银圆和清钱说不定还是流通货币呢?未来怎样,谁也不是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