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65mm 厚:2.6mm
少见品种!应该是贵炉的!
五色丝----也称:辟兵缯、长命缕、续命缕、百索、端午索、五色线,等等,就是缠在胳膊上的五色丝线装饰品。个别也有缠在脖子上的。汉朝人首先在端午节使用五彩丝。他们认为可以避免被兵器和鬼怪伤害,还可以避免瘟疫。这个习俗从此绵延不绝。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地区流行于端午节用五彩丝缠在胳膊上,这样可以不得瘟疫。这和汉代缠五彩丝的观念基本一致。只是名字变为“避兵”。
明代首都北京的习俗是在脖子上缠端午索,主要给儿童使用。根据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五月)五日之午前……项各彩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意思是说,人们在端午节中午之前,在脖子上系一条彩色的端午索,下边还垂着一个用金属制作的钱形或锁形装饰。这里非常强调“午前”,可见当时人们心目中端午节最关键的时刻还是“午时”。端午节强调午时,正如我们过春节特别强调半夜“子时”一样。明代嘉靖时期河北《清苑县志》说当地用彩色的丝线绑在小孩子的脖子和手腕上,名叫“百岁索”。万历时期浙江《秀水县志》也记载了当地端午节给幼儿手臂缠“彩索”的习俗。那时侯,人们相信戴了百索可以使儿童不受毒虫蜇咬。《大明会典》记录皇帝在端午节赏赐文武百官的“五彩寿丝缕”就是民间的端午索之类的东西。不过,官方礼仪比较好古,采用了接近汉代“五彩丝”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