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凝聚在方孔之间
2007年08月28日 00:00:00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大 中 小〗
5.7万多元,相当于黄什铜价格的16倍,用这笔钱可以进口23吨黄什铜锭。“用古钱币熔炼成铜肯定不划算,为什么不能把古钱按朝代、版式整理成套,配以精致的包装,出口换汇,其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为此,孙国宝到处宣传,到处呼吁,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良苦用心感动了不少有识之士,苏州市博物馆的钱币专家、当时已经年逾古稀的翁惠成老先生,欣然与孙国宝携手合作,向中央上书,提出“死物活用、内销外销、利国利民、支援四化”,变熔为用,禁止冶炼厂、铜材厂熔化古钱币,抢救古钱币的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84年文化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古钱币抢救工作的紧急通知》,此后,国内外报刊竞相报道了这一新闻,从此抢救古钱币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这样成吨成吨的古钱币就被孙国宝等老一辈钱币专家从熔炉边抢救了过来,苏州古钱币专家回忆当时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孙国宝先生的呼吁,古钱币的保护工作可能要推后10年,那也就意味着成吨成吨的古钱币成了铜块,许多珍贵的古钱币我们现在根本看不到了!”
无私奉献
义展所得
全部捐助慈善事业
1986年至1988年,孙国宝先生将自己多年潜心收藏的古钱币,先后在苏锡常等地无偿举办展览,这为推动我国货币史、钱币学研究合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孙国宝先生所收藏的钱币从秦代至清代历朝历代,基本齐全,其中还有极为珍贵的贝币、布币、刀币,春秋战国时的“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西汉铢币、以及微雕艺术币等1000多枚。
1988年,孙国宝先生自愿无偿提供多年来收藏的中外古钱币和工艺珍品近2000件,举办《孙国宝先生藏钱藏珍义展》,他将收入10万余元全部捐赠给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当时这一义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抢救国宝,振兴我国古钱币事业,孙先生致力于创办钱币博物馆,并将数十年收藏的古钱币连同“泉斋”书房里的一切用具,包括国家发行的纪念币、银币等和盘托出。他说,“黄金有价情无价、要献我就全献!”博物馆命名时,苏州市领导曾建议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坚决不同意,他说:“古钱币姓国不姓孙!”他曾自撰自书对联一副抒怀:“藏于室一人所有传于子一家所有所有有限;展于堂万人观赏捐之国万代观赏观赏赏珍。”
1989年11月4日,经政府批准,孙国宝先生将数十年收藏的古钱币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我国首家全民性质的“苏州国宝钱币博物馆”和“苏州国宝钱币基金会”,它标志着我国钱币事业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范畴。此外,在得到钱币界众多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下,孙国宝先生还积极参与了成立苏州钱币研究会,创办《苏州钱币》杂志等活动,先后被任命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江苏省钱币学会理事、苏州钱币学会副会长、《苏州钱币》杂志总编、苏州国宝钱币博物馆馆长,苏州国宝钱币基金会会长等职。他本人还被评选为 中国十大杰出收藏家之一。
孙国宝先生的事迹越传越远,感动了很多人,闻名影坛的电影演员周以勤将孙先生的坎坷人生搬上了银幕。
所有的光环都照在孙老先生的身上,可他并不以为然,退休后依然孜孜不倦追逐着他的古钱币事业,省吃俭用,一直都住在不到五六十平方米的家中。
孙国宝老人悄悄地走了,没有带走一枚他钟爱的古钱币,而是把古钱币留给了我们,当然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实在的古钱币,还有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老人身上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