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获一枚剪边乾隆台(2.03*0.16),老生坑、厚重、黄铜。觉得字口还行,于是就洗了;洗后观察其边缘发现有许多不规则齿纹,类似机制币的齿边。这些齿纹应是古人盗铜时所用工具留下的痕迹。
我们平时说的剪边钱,是用某种工具“剪”去钱体边缘,剩下其文字部分继续使用(是参与流通?还是给另做他用,不得而知)。但铜质之坚硬,钱体之厚实、小巧,绝非剪刀类工具可以完成“剪”边的过程。从这枚剪边乾隆台边缘上留下的不规则齿纹可以看出:1、盗铜的工具是一种直径在2.02-2.04cm左右、边缘锋利的圆筒状物体;2、用其圆筒状物体对准钱体文字外缘,用榔头或锤子大力数次击下,使其外缘铜体脱落。盗铜过程结束。
乾隆台是乾隆小平钱中较为稀少的品种,但在当时仍未躲过盗铜者的黑手,可以想像这一切都是厚重身躯惹的祸啊。(也曾看到过剪边雍正南)
最近物价上涨、东西难收,写了点个人对剪边钱形成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