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jiyi在2004-10-15 13:31:23的发言:
"后期是自淳熙七年起,铸钱格局一改过去以揩篆对钱为主导的风格,改做以纪年份为主,字体也一律改为揩书,其中是否有隶、行体书体难以判断,因为取消篆书体本身就意味着不再在钱币文字上刻意追求,所以即使有略微象其它书体文字者,笔者以为也是铸造钱币模具不经意所致,而非有意识版别"-------------------而非有意识版别----------错
友此所指时请注意"即使有略微象其它书体文字者"几个字.
不止是南宋"因为取消篆书体本身就意味着不再在钱币文字上刻意追求",恐怕历朝历代对于"版别"皆因选样和铸造引出的,并非有意识地制造版别.后来爱好者归于版别的不同,完全是在其中找到区别所致.不知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