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43 转到
    查看 126153 | 回复 422

    [讨论]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初探(2011-7-24更新)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风火海
    实名认证
    好评
    5
    差评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7-05-12
    最后登录
    2021-04-10
    310楼 发表于2010-10-31 16:59:37

    学习

    离线 大明盛世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6-28
    最后登录
    2024-06-24
    311楼 发表于2010-11-01 15:42:24

    认真学习

    身份已验证:任莉明  江苏高淳

    离线 北方
    实名认证
    好评
    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6-15
    最后登录
    2024-06-24
    312楼 发表于2010-11-04 14:50:49

    又看了一遍,这种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意义,至于说结果是否完全对,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离线 林晓
    二级发帖
    好评
    3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1-18
    最后登录
    2017-11-28
    313楼 发表于2010-11-21 20:59:37

    学习

    离线 一泉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6
    最后登录
    2024-06-23
    314楼 发表于2010-11-30 14:49:17

    学习

    离线 一泉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6
    最后登录
    2024-06-23
    315楼 发表于2010-11-30 15:05:24

    试谈大冶富民钱监的设置(网上转载)



    徐劲松(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



    钱监,是古代政府设置的专司铸钱的机构。在我国,自秦置铁官后,矿冶的采铸一直为官府经营,严禁民间私采私铸。至宋初,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宋朝政府抗击外族侵略的需要,社会对钱币的需求明显增加,故铸钱机构的设置也明显增多,大冶富民钱监即是在此情况下设立的。然而,有关钱监设置的时间、铸钱及钱监的位置等情况,史籍无明确记载。本文试从相关文献入手,并结合有关调查材料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冶富民钱监设置的时间

    大冶富民监,在文献中的名称有所不同。《宋史·食货下二》称兴国富民监,编修者按称兴国之大冶监;《宋史·地理四》称富民监;《宋会要辑稿·职官》作兴国军大冶县富民监,等等。

    大冶,县名,今湖北省大冶市。《宋史·地理志》:“南唐县。自鄂州与通山并来隶。”《太平寰宇记》:“大冶本隋唐武昌县地,(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析置大冶青山场院。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为大冶县,属鄂州。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改属兴国军。” 无论富民监称为大冶县富民监或兴国之大冶监,都应是在大冶设县后,因此,大冶富民钱监的设置应是在宋乾德五年之后。

    富民钱监设置的具体时间,据《宋史·食货下二·钱币》载:“(熙宁四年  公元1071年)后乃诏京西、淮南、两浙、江西、荆湖五路各置铸钱监;江西、湖南十五万缗,余路十万缗为额,仍申熟钱斤重之限;又以兴国军、睦、衡、舒、鄂、惠州既置监六, 通旧十六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的有关记载, 与《宋史》所载基本相同, 但时间为“熙宁六年七月乙巳”。

    宋初,钱监的数量并不多。据《宋史·食货下二·钱币》载:“(天禧三年  公元1019年)时铜钱有四监: 饶州曰永平、池州曰永丰、江州曰广宁、建州曰丰国;京师、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铁钱有三监: 邛州曰惠民、嘉州曰丰远、兴州曰济众,益州、雅州旧亦有监,后并废。”至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铜钱监增为十七个,即阜财监、黎阳监、永兴军监、华州监、陕州监、垣曲监、同安监、神泉监、富民监、熙宁监、宝泉监、广宁监、永丰监、永平监、丰国监、永通监、阜民监。在此之中,属前述六监的有京西北路河南府阜财监、淮南西路舒州同安监、两浙路睦州神泉监、江南西路兴国军富民监、荆湖北路鄂州宝泉监、荆湖南路衡州熙宁监。因此,可以认为,熙宁四年或(熙宁六年)诏置的六监即上述六监, 故大冶富民监的设置应不晚于熙宁六年。

    北宋时期,富民监所铸铜钱大体有熙宁钱、元丰钱、当十钱等;但停铸时间史籍无载。

        南宋时期,由于朝廷用兵及铜禁等经济生活的需要,沿边皆用铁钱。据《宋史·食货下二·钱币》载:“至于淮楚屯兵,月费五千万,见缗居其半;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者不知其几,于是沿边皆用铁钱矣。淮南旧铸铜钱,乾道初诏两淮、京西悉用铁钱;荆门隶湖北,以地接襄、岘亦用铁钱。六年(公元1170年),先是以和州旧有钱监,舒州山口镇亦有古监,诏司农丞许子中往淮西措置;于是子中以舒、蕲、黄皆产铁,请各置监(编修者按:舒州同安监、蕲州新春监、黄州齐安监);且铸折二钱以发运司,通领四监(编修者按:江之广宁监、兴国之大冶监、临江之丰余监、抚之裕国监)。”“(嘉定五年即公元1212年)京西铜钱如两淮例,京西、湖北之铁钱则取给于汉阳监乃兴国富民监;后并富民监于汉阳监,以二十万为额。”

    这段文字不仅说明了南宋政府的用钱政策,也说明了乾道六年复置大冶富民监的史实;富民监所铸铁钱与汉阳监一样主要供应京西路、荆湖北路之用。嘉定五年后,富民监并于汉阳监,但并监的具体时间未载。

    二、大冶富民钱监的监址

    大冶富民钱监的监址究竟在何处, 史籍未见明确记载。今人或曰在“青山场院” ;或曰在“磁湖铁务处” ;或曰在“黄石市郊铁山处” ;或曰在“白雉山”  。

    “青山场院” 。或曰“大冶青山场院” 、或曰“大冶场” ,大冶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元丰九域志》: “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以大冶场置县,县在军西八十八里。”《宋史·地理志》:“兴国军大冶有富民铁监, 在县东。”《清一统志》:“青山场即今县治。”“富民钱监在大冶县东。” 这些文献不仅记述了大冶县的由来,也清楚地记载了富民钱监在大冶县东的情况,故“青山场院” 不可能为富民钱监的监址。

    “磁湖铁务处” 。《宋史·地理志》: “大冶县北有磁湖铁务。” 《清一统志》: “磁湖山在(大治)县东北五十里磁湖滨,产磁石。”

    “黄石市郊铁山处” 。铁山 ,《读史方舆纪要》:“铁山在(大治)县北四十里, 有铁矿。唐宋时于此置炉烧炼金、铁。” 明嘉靖十九年《大冶县志》载“今铁山下有铁山炉,宋于此煎铁。”

    在相关史籍中,并未见有关“磁湖铁务处”与“铁山” 置监的记载,从文献记述中可知此二处地点出产磁铁矿和铁矿,并未见出产铜矿的记载,而富民钱监在北宋时期所铸为铜钱,且宋初钱监的设置多在矿藏的产地,因此“磁湖铁务处”与“铁山” 也不可能为富民钱监的监址。

    “白雉山” ,据《太平寰宇记》:“白雉山, 在大冶县北六(五)十里。前有狮子岭, 后有金鸡石。西南出铜矿。晋、宋、齐、梁以来置炉冶炼,后废。”《元丰九域志》(大冶县):“有白雉山、磁湖。” 《明史·地理志》:“又有白雉山, 出铜矿。”《读史方舆纪要》:“白雉山在县北六十里 , 其西南出铜矿,晋、宋、梁、陈以来, 置炉烹炼, 后废。今山口墩, 或谓之铜灶, 其遗迹也。”明嘉靖十九年《大冶县志》载:“白雉山南出铜矿。晋、宋、梁、陈采矿烹炼,后废。今山麓土墩, 俗谓之铜灶者, 其遗迹。”

    白雉山,亦名白紵山,在宋以前本“武昌县地” , 《隋书·地理志》:“武昌有白紵山。” 《清一统志》: “白雉山一名白紵山。”。自宋初开始属于新设立的大冶县管辖,解放后因政区的变更而划属鄂城县(今鄂州市)。山体在今鄂州市碧石渡镇,其周围的汀祖、泽林等乡镇均属白雉山体系。白雉山与鄂州市的其他山川一样,属湖南幕阜山脉的一支余脉,盛产铜铁等矿藏,这不仅从古代的文献记载、现代的矿藏开采可以证实,从考古调查也可以证实。

    在考古调查中,于五十年代初在属于白雉山系的汀祖镇发现一处古代冶炼遗址,该遗址当地村民历来称为“铜灶”[1]。1983年底,鄂城县文物普查队对遗址进行了复查,该遗址位于汀祖镇南约一公里,在汀祖石桥中学(俗称铜灶中学)院内[2] ;遗址周围发现有大量的冶炼炉渣,遗址附近的山体现为汀祖了腊子坑铁矿采矿的矿山。在复查中,腊子坑铁矿矿长卢炎山、办公室主任刘丛喜介绍说,在83年9月曾在铜灶采矿时发现三处用木方横竖构筑的井口,其中二处并列,另一处与这二处相距约50米左右,深10余米。在“铜灶”近旁,有一处历来称之为“铜坑”的地方,现有深深的积水,这应当是当年开采铜矿为“铜灶” 提供原料的地方;民间传说“铜灶”与大冶铜绿山一样,为宋代岳飞炼铜的地方;结合前述文献记载,我们认为,这里应是大冶富民钱监的监址所在地。

    [1] 徐献国:《鄂 城县发现一处古冶炼遗址》《江汉考古》1985年4期

    [2] 《江汉考古》1985年4期记述“遗址在汀祖小学院内”

                                                                    2000年6月

    离线 一泉
    实名认证
    好评
    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4-06
    最后登录
    2024-06-23
    316楼 发表于2010-11-30 15:08:03

    北宋池州“永丰监”监址考(网上转载)


        日月轮回,沧海桑田。池州“永丰监”昔日炉火高照铸钱的场面,早已荡然无存,除了史籍记载之外,似乎根本没有存在过。“永丰监”究竟在何处?至今仍无定论。笔者另辟蹊径,综合几种史料记载和地名,地理条件等实地分析,哪部史载准确性大以及何地符合古代铸钱的两大要素,为进一步研究“永丰监”奠定基础。
    一、有关历史记载
        1、最早最为详细地为北宋时期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载:“池州、池阳郡、军事,治贵池县……县六,望、贵池。上、青阳。上、铜陵。上·建德。上·石台。中下·东流。监一、至道二年置,铸铜钱,永丰、州东北二里。”[1] 该志书所列“永丰监”是与县平级的机构。
        2、《宋史·太宗纪二》载:“冬十月已末,诏以池州新铸钱监为永丰监”。[2]
        3、《续资治通鉴·卷十九》载:“冬十已末、以池州新铸钱监为永丰监、岁增铸钱数十万缗”。[3]
        4、《文献通考》载:“凡铸钱有四监、饶州曰永平,池州曰永丰”。[4]“永丰监年铸额四十四万五千贯”。[5]
        5、《贵池县志》按《康熙池州府志》载:“宋铸钱四监在池州者曰永丰,太宗初置,岁铸钱二十四万五千”。[6]
        6、《中外历史年表》载:“十月,宋以池州钱监为永丰监,岁铸钱数十万缗”。[7]
        7、《东至县志》载:“永丰乡县南52公里,永丰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记载:宋铸钱有四监,池州曰永丰”。[8]
    二、资料分析
        1、通览以上史载,《宋史》、《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中外历史年表》,这四部史籍所载基本相同,可用五个字概括“池州曰永丰”,而没有记载具体方位。本文不作表述。
        2、光绪朝重修《贵池县志》把永丰监铸钱列入《食货志、土产》物贡品种之一,其中部分品种包括“梅根冶”的铁、红铜、黄铜、铅。另有茶、牛皮、蚕丝等。同时又载“仁宗庆历初、令江、饶、池三州改铸铁钱”[9]当时“梅根冶”不但炼铜还同时炼铁,有铸铁钱的条件。由于池州府治贵池县,从以上县志所载可看出、贵池县修志,从府志到县志,朝朝相承,继往续修,从矿冶到铸钱有明显的记载。应该说证据是充足的。
        3、有关“永丰监”在东至“永丰镇”之说,主要来源于宣统二年所修《建德县志》所载,但不知该说法引证何处,笔者未见到《建德县志》无从查考,在此不宜评说。关于《东至县志》所载,使读者看了有一头雾水之感,未载主要证据只是名称相同而已,因此在措辞上打擦边球。我认为按《文献通考》上所载与东至永丰镇无关联。
        4、我们必须着重分析《元丰九域志》同时要了解成书背景和资料来源。
        《元丰九域志》始修于“熙宁”八年(1075年)又经陆续修订,“元丰”三年书成(1080年)。而这一阶段“永丰监”铸钱炉火正旺,该志书由大臣王存,曾肇 、李德刍奉诏官修,资料来源于北宋初,以唐《十道图》为范本所撰《九域图》为底本时删去了地图部分,利用了文字部分,其文字是地图的解说部分,增加了新内容的《元丰九域志》虽没有地图部分,但不影响该志书的可靠性。该志书所记载各府、州、县、军、监距京里程及“四至八到”等,县下列各乡、镇、堡、寨所在位置非常详细。在这里笔者列出几个钱监作参考,如:“江州……治德化县……广宁监、咸平三年置,铸铜钱,州南一百二十步”。[10]又如:“饶州、治鄱阳县……监一为唐置、铸铜钱,皇朝因之,永平、州东四里”。[11]南宋所修《舆地记胜》、元《文献通考》、《宋史》等有关部分,以及《宋会要、食货》四一至四二所列土贡也引自该志书。毋庸置疑,其权威性非常高,为我们研究“永丰监”遗址提供了唯一的重要线索。
    三、永丰监与永丰镇二者名称分析
        前些年,有几位泉友,问笔者:永丰镇应认为是永丰监的所在地,否则二者为什么都叫永丰,你作何解释。还有不少人,把永丰监和关子钞版联系在一起。
        因此本文须讨论永丰监与永丰镇地名相吻合是否有关联。从前文所摘录的“诏以池州新铸钱监为永丰监”的“诏”字可以看出“永丰监”不是地名,而是皇帝诏封的铸钱机构名称。再看其它钱监名称如:饶州“永平监”,建州,“丰国监”,临江、“丰余监”,韶州“永通监”、梧州“元丰监”等都是吉语名称,都含有“永”、“丰”二字。而这些地方的钱监名称与地名都无涉。以上所述说明了“永丰监”与全国其它地方的钱监名称已成吉语序列性。
        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永丰镇”与周边地区地名中是否有内在的联系。笔者摘录东至县境内部分乡、镇、村级地名,如:裕丰、新丰、和丰、年丰、富丰、华丰、永胜、永庆、永济、永丰村、永丰乡等……可见东至县境内原本有这么多有关,“永”字和“丰”字的吉语地名、永丰镇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其地名与“永丰监”名称相巧合在所难免了。因此笔者悟出一个道理,诏封的吉语钱监名称与东至县境内的吉语地名,皆具同类型序列性。“永丰监”和“永丰镇”最初取名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前者是最高统治者,后者是基层管理者,都是表达了要永世年丰的良好愿望。如果说,废钱监后仍以钱监名称命名于地方,为什么其它钱监所在地没有留下相应的地名,其次钱监是不公开的保密机构,是官方公文中的称呼而已,与地名之间不应有互通现象,因此永丰监也和其它钱监一样,不可能以钱监名称,命名于地方。
    四、永丰镇铸钱条件分析
        众所周知,既山铸钱,临海煮盐。“凡山川出铜者悉禁民采,并以给官铸焉”。[12]古代设钱监地点除产铜、铁外,铸钱之地必须通舟,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笔者有必要将东至“永丰镇”和池州“东北二里”,这两处的水路运输及铜材来源作实地分析比较,来验证史载是否准确,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强调说明,东至永丰镇地区,不论史载还是冶炼遗址,都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踪迹,可以说这个地区自古以来没有大型铜、铁、铅矿冶,也就没有铸币材料来源。
        现在的东至县,是由建德县和东流县合并而成。西北部为长江平原区,县南部为丘陵地区。永丰镇境内山多岭高,如:大禾山、小花山、鸡公尖、和尚岭等十多座中低山。道路崎岖,在一九五七年通车前,以手推鸡公车,肩挑背驼为交通运输。镇旁有一条发源于龙泉河的小河流过,因其河太小,没有资料介绍。读者可了解其主流龙泉河的概况,据《东至县志》介绍,“龙泉河发源于县南九江岭,穿龙泉桥,过江西省波阳县,注入潘阳湖。河水平均深度740mm,平均落差364mm。”这是平均落差而不是总落差,可见某些河段是比较陡的。因落差大,水浅石头多,属山河性质,不宜行船,涨水汛期是木筏航线。其主流尚且如斯,而况支流乎。
    五、池州铸币条件分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贵池所写“秋浦歌”中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诗句,生动的描述了工匠们一边冶炼一边哼着劳动号子的动人场面。池城周边地区自古有铜、铁、铅锌等露天矿冶,早在六朝时,就设有梅根冶,冶炼铜、铁、铅铸钱,别名又叫“钱溪”,[13]并有将军镇守。北宋时城内“铁巷”建有铁厂,另外在“真宗”初置“大通监”冶铁。城南十余里地六峰山铜矿,据传说,这里古时候,高品位的铜矿石露天可得。城东南数里处有从事专业冶炼的“百炉庄,”此庄在池城东湖南岸,可水路2里直达长江内河道。古时候没有长江大堤,池城东南面一片湖水汪洋,其间向南有一条人工修成的齐山埂通往青阳县方向。由西向北环绕城东南一条大河曰清溪河,宽约30m左右,深约5m,另外向东有一条“老横河”伸入“平天湖”内(白沙湖),可行重载木船。由此可见,池城不但是全国产铜、铁重要基地,其水路运输非常方便,下水距“郭港铜冶”十二公里,距“梅根冶”二十二公里。因此池州设“永丰监”铸钱,符合“产铜之地大铸铜钱”[14]的记载。特别是太子矶南岸,1996年挖沙出水大量未经流通的,楷、篆小平对钱,至和元宝。也说明了永丰监在池州的可能性。
        1994年初原江口乡一位小学教师告诉笔者,在“平天湖”北岸一处山凹中耕地下面,发现有冶炼层,此地正是“池州东北二里”处所指方位,但未经遗址发掘和年代测定,故本文不作评论。
    六、结论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5点。
        1、从史载的年代和作者及资料来源分析,《元丰九域志》可靠性最强,该志是北宋时期当代人写当代志,并且是皇家官修,因此我们应以宋代地理总志专著为准。
        2、光绪朝重修《贵池县志》把永丰监铸钱列入《食货志土产》物贡之内,并且列出具体可信的年铸额。而《东至县志》未载此种情况,并且引证不足,难以置信。
        3、永丰镇与永丰监二者是名称上的巧合,事实上没有内在联系。
        4、东至永丰镇不论是铜材来源还是水路运输,这两个铸币条件丝毫无存。
        5、“州东北二里”永丰监,史载详细明确,与池州古代露天矿冶同时存在,并且水路运输极其方便,铸钱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然理想的铸钱场所。因此,永丰监在池州东北二里。
        今年是置“永丰监”1012个周年,笔者撰此拙文,作抛砖引玉之举,何日撩开永丰监那神秘的面纱,有待于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注释:
        [1]《元丰九域志》卷六243、244、245页,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2]《宋史·太宗记》卷五,第100页,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
        [3]《续资治通鉴·宋记十九》太宗至道二年,442页,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
        [4] [5]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九》钱币二94页、95页,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6] [9]《贵池县志》卷十,食货志土产,32页,知贵池县事,陆延龄重修,光绪朝木刻本。
        [7]《中外历史年表》996年,宋至道2年,388页,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8]《东至县志》历史沿革5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10][11]《元丰九域志·卷六》江南路243页、245、246页,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12][14]《宋史·食货下二》4376页、4377页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
        [13]《辞海》缩印本19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

    离线 sq0986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1-28
    最后登录
    2021-04-11
    317楼 发表于2010-11-30 15:48:02

    恩,不错

    离线 逸绘乱世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04-07
    最后登录
    2023-07-28
    318楼 发表于2010-12-08 22:21:44

    学习

    离线 十全九美
    初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12-03
    最后登录
    2021-06-06
    319楼 发表于2010-12-11 23:20:36

      分析的透彻,很有参考价值。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 ...上一页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4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