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元朝的政治原因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元代铸钱史上出现了一类特殊的钱,也就是供养钱.清代戴熙<古泉丛话>论元钱云:"彼時行用交钞.宝钞,不甚铸钱. 钱或为供养之用故往往于古刹中得之......大小似亦以意为之不可究结."供养钱一词由此而生.
元代钱制复杂,而且不稳定. 元宝通宝称谓不定,且有"延祐贞宝"的特殊例证.更有一类钱,如"大徳元年"."泰定元年"."至元七年"等纪年钱,也有年号加纪年干支的例証,如"至顺壬申"."至元戊寅"等钱. 这类钱大约多出于寺观,或信女善男铸以布施僧寺,或是元朝政府赐于的供养钱. 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供养钱也称其为供养三宝钱,供养三宝可以增加圆满功德,其实是信徒和朝廷布施僧寺钱财,所以这种钱就是供养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