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收藏一枚铅质唐“开元通宝”钱。该钱径24.8毫米,穿径7毫米,重3.8克,钱文细瘦高挺,笔划无粘连,“通”的“辶”三点分开,清晰异常,字口深峻光滑,穿廓细直干净,外廓边缘十分规整,地章平整光洁。
开元通宝是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历行币制改革的产物,属我国货币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钱币之一。当时它以最先进的货币设计思想和革新铸造工艺,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一个新的亮点。唐代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先进的工艺手法,铸造了这样美不胜收的开元通宝钱呢?
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开元通宝钱采用失蜡法铸造,其依据为史料中欧阳询进呈开元钱蜡样的记载。方家曾志宏先生研究认为:“用蜡样经失蜡法铸造出金属‘祖钱’,再用其印模翻铸少量的母钱,也可以直接用蜡样作‘祖钱’,精细操作翻铸数量有限的母钱,但由于蜡样机械强度较低,是不可能用作生产现场高频率重复使用的‘母钱’的。”
通过该枚铅质开元通宝实物分析:第一,文字笔划细拔深峻,钱文字口光滑无粘连,干净清晰异常。第二,内外廓线规整强度高,地章平坦。第三,材质选用铅质,铅质柔软,铸刻容易。根据这几个方面,如说它是一枚铅铸母钱,则为曾志宏先生的理论提供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