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查看 2224 | 回复 26

    精美的周元小花钱一组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ly552000
    论坛版主
    好评
    69
    差评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20
    20楼 发表于2009-06-11 23:22:18

    从大量实物来看,东北地区发现的很多民国花钱铸造工艺、字图风格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年代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有泉友承认这类民国花钱的存在,也有很多泉友认为这类钱不到民国,都是近20年的产物。对其年代的考证我认为可选取最常见的大型洪武背牛马羊花钱为代表进行探讨。
    这类钱的上限不到清代以是绝大多数泉友所认同的,其年代只是民国还是现代的问题了。从一些实物来看,有些实物表面的灰垢很厚且自然,有些实物自然磨损很重,都是经过多年自然形成的,非20年以内可形成,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类钱年代到民国,另搜集的相关资料如下:
    (一)美国的EDGAR J. MANDEL先生编著的《METAL CHARMS AND AMULETS OF CHINA》(此书未正式出版,SCOTT SEMANS先生在1995年根据原稿及从EDGAR J. MANDEL夫人处得到的MANDEL先生生前其他资料重新编排装订,也未正式出版。)一书中就有这类洪武花钱的拓片,且是晚期版风格(2式)

    离线 ly552000
    论坛版主
    好评
    6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20
    21楼 发表于2009-06-11 23:22:57

    让我们回顾一下东北那段屈辱的历史。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东北的特权,长春以南地区事实上已成为日本在大连设立的殖民机构“关东厅”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大批日本人及其家庭随着“满铁”等企业开始侨居中国东北地区。1906年后藤新平任“满铁”总裁后提出了“将50万国民移入满洲”计划,得到日本政府支持后,大批日本人以经商、办厂名义进入东北铁路沿线各城市所设置的“满铁附属地”居住,“九一八”事变以前,仅在中国东北南部铁路沿线城市内就有40万以上的日本移民。“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军队侵占东北各大城市的同时开始大量向东北农村武装移民,建立多个“开拓移民团”,侵占中国农民的良田,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起自己的日式家园,还建立自己的学校、神社等。到1945年8月,日本共组织14批、7万户、20万人的移民团进入黑龙江省依兰、方正、阿城等县及吉林省辉南、柳河、靖宇等县农村,共分为800个分团。截止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东北的日本移民总数在150万人以上。在东北这么多的日本移民还有再加上日本关东军,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日本花钱,以求在异国它乡能得到神佛的庇护、能平安、幸福地活着。这些日本花钱由于诸多原因留在了东北,因此在东北发现很多日本花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再来简要介绍一下“大连泉友会”的情况,1919年辽东泉家崔家平、曹世科等四人创立“大连泉友会”,1929年,侨居中国的日本人浦田繁松和崔家平等人再度成立“大连泉友会”,1935年改名“满洲泉友会”,共活动了16年,出会刊70辑,“大连泉友会”以日本人为主,其中有很多当时日本泉界的代表人物,如平尾赞平、田中启文、小川浩等,中国人仅占十分之一,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泉家蒋伯壎、张炯伯、罗伯昭等人。当时会务活动、交流频繁,会员收藏的品种以中国古钱、花钱为主,包括邻国及其他国家货币等。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古钱收藏研究的发展,一些日本神社、庙宇也铸造大量的吉祥花钱以及一些臆造、仿造的日本钱币、花钱(日本称绘钱)也大量出现在这个时期。在这种氛围下,结合当时日本统治东北的现状,东北出现那么多民国花钱似乎也不难理解了,而东北存在这么多的民国花钱(包括日本花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钱币收藏的热潮。
    2、为何一些相对精致漂亮的洪武等花钱具有大正前后日本花钱的包浆特征呢?东北民国花钱与当时的日本花钱有何关联呢?
    很多表面有栗红色仿古包浆的洪武、太平等花钱与当时日本花钱的仿古包浆工艺相同,这可能和日本人统治东北有关,大量的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必然带来了日本的铸造工艺。而日本人在当时把持了东北的经济命脉,金属资源属于日本人掠夺的重要对象,一般不会允许民间大量铸造。而这些民国花钱虽有早晚、精粗之分,但总体的工艺是类似的,应是出自同一地方,从数量来看非一般的民间小作坊所能生产的。
    另从一些大型太平花钱来看,书体非楷非隶,不伦不类,宝字多错笔、断笔现象,一般来说若创作者是中国人不应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而如果创作者是不精通中国书法的日本人那相对容易理解了。
    所以我猜想这类民国花钱很有可能是在东北的日本工厂或机构铸造的,但目前仅限与猜想,无确凿可靠的证据来证明。

    离线 YAZZ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1-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2楼 发表于2009-06-11 23:23:38

    这才是伪满的铸币,确实漂亮:)

    4_11531_f0c5d235845f58a.jpg


    4_11531_4e80f787defedd5.jpg


    4_11531_1e5ae479f1c08cc.jpg


    4_11531_f0f77ab46f44435.jpg

    离线 ly552000
    论坛版主
    好评
    6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20
    23楼 发表于2009-06-11 23:24:49

    伪满的铸币实际上是属于当时日本的货币工艺体系。

    离线 少泉
    荣誉会员
    好评
    11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41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22-09-28
    24楼 发表于2009-06-11 23:25:24

    仿古花钱和正式流通的机制币,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离线 YAZZ
    一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4-11-10
    最后登录
    2021-04-10
    25楼 发表于2009-06-11 23:30:54

    恩,拜读了刘版的文章,很有理论依据,看来在日本花钱与中国花钱的区分及断代上,还有许多要研究的问题,学习:)

    离线 小东北
    实名认证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05-07
    最后登录
    2021-04-10
    26楼 发表于2009-06-12 09:57:47

    [s:2]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上一页123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