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26楼一药平五千于2009-06-09 17:18发表的 :
“国室金匮直万”钱,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两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去,另一枚被英人柳玛购去,后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后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国政府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汉·食货志》载,国宝金匮直万钱,乃方圆两枚合成。上泉为方孔圆形“国宝金匮”;下泉为方形“直万”。据说,目前存世的只有两枚半,是真正国宝级的收藏珍品。
在李佑贤的《古泉汇》中,“国宝金匮直万”钱拓片为上方是一枚径约3厘米的方孔圆钱,钱面篆书写有“国宝金匮”4个字;下方是一枚2.5厘米的正方形无孔泉,钱面用篆书写有“直万”二字。两枚钱连为一体,合称“国宝金匮直万”钱。
以上文字摘自百度百科,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但是有几个不明白之处:1.目前博物馆那个,根据记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农民在平地时发现”,感觉颇为可疑!价值1斤黄金的货币或者凭证,怎么草草的埋掉,难道说是贵族逃难过程中不慎丢掉的?反正发现物的第一现场已经说不清了,只能人云亦云。按说,这么值钱的玩意,最差也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汉墓出土,但是到目前为止,貌似没听说国家挖掘的哪个汉墓出土过。2,一刀平五千为了对付高额虚值,乃用金丝镶嵌,更何况值万者?再说这个只比一刀贵一倍,存世量不该如此之少!(没钱没机会研究超高档古币,以上都是喝多了胡说,小字辈的可不敢冒犯权威)
非常認同意一药平五千兄文章後面所的論述幾點,"1.目前博物馆那个,根据记...........",小弟我對“国宝金匮”的存在是抱著存疑的態度,只是小弟對先秦以前的泉識有限,不敢逾越認同者的公信,不過對於藥兄所說的,實著解開我心理的矛盾!希望有前輩可以再提出更有力的述說證明此“国宝金匮”的存在,小弟會持續關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