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
在今之所见的秦半两钱中,有一种被称作明钱的半两。这种冥钱以1977年发掘秦都雍城高庄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中所出土的为代表。王保平同志在《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出土半两钱考辩》中说,“高庄秦墓的冥钱,仅采集到标本260余枚,集中出土于M8和M7两墓,成堆放置在头箱和棺椁之间,绝大多数的直径在1厘米内,重量在0.3克左右,有的重量还不足0.1克。这种钱上没有使用痕迹,从出土的标本观察也无法使用。 
鸡目五铢
鸡目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钱文书体亦与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区别。“五”字交股有的较直,有的略弯,也有的弯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横画如三官钱式,也有如五铢最常见的面内无郭的一种。这说明鸡目五铢并非一朝所铸,也同普通五铢一样,分别铸造于武帝以后的西汉各个时期。就出土情况,尤其是从汉宣帝陪葬坑的出土情况看,鸡目五铢是成串地乱置在十件大陶俑之间,说明这是冥钱而非行用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