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记住登录
登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查看 5110 | 回复 56

    正德花钱现象假说

    一键送评园地评级,为您保驾护航
    离线 齐庚
    荣誉会员
    好评
    1
    差评
    0
    精华
    6
    注册时间
    2003-01-02
    最后登录
    2023-01-13
    楼主 发表于2009-05-11 23:49:42

    4_2359_45c70fef93a198a.jpg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喜欢集藏压胜钱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正德皇帝并没有铸行钱币,在正史上是找不到半点关于正德朝曾铸过“正德”钱的记载的。但名曰“正德通宝”的压胜钱却品种繁多。而且以往一般也将它们归入“钱文钱”之列。人们看到这种钱,又自然地把它和明朝的正德皇帝联系在一起,其理由似乎比较充分:
            世有正德游龙钱之说,民间传说正德帝在出游至清江浦江口时落水,后生疾而死。民间意为:天子入江海有游龙之愿,过河﹑渡江有图平安之意,故民间特别是高官﹑商贾之人佩之正德钱以求平安吉利。还说“正德钱一文值银一两”,故民间私铸不绝云云。 此说出于明代宫紫阳所著《闻州世说》,宫紫阳其人和他《闻州世说》都不甚出名,这一说法也纯属传说,不足为凭。
            《明史•食货志》载嘉靖六年(1527年)补铸累朝未铸铜钱。三十二年(1553年)时铸洪武至正德九种年号钱,,每号百万锭,嘉靖本朝钱千万锭,以上共计九千五百万贯。事实上,上述只是一种拟议中的事,并未落实。明代铸钱最多的是天启、崇祯两朝,其年铸量也没超过二百五十万贯。据《明实录》记载,当时因财政因难,工料不敷,连计划中的一千万锭嘉靖钱也没有完成,补铸的事沦为一句空话而已。
            如果说,品类繁多的正德花钱是一种“钱文钱”的话,那么,有明十余朝,除了“洪武放牛钱”以外,为什么没有其它朝的“钱文钱”传世呢?尽管这些“正德花钱”都是后世,主要是清代所铸。
           后世铸“洪武放牛钱”,不论是官铸民铸,清铸的可能性都小,在大清当政的情况下,铸造影射明代开国皇帝的钱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你是怀念呢,还是褒奖呢?不问你的罪你才怪!但事实上就是有不少“洪武放牛钱”存世。我认为民国铸的可能性最大。至少也是清末清政权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
           民众喜欢“洪武放牛钱”,一是朱元璋是汉人,二是他出身贫寒,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这本身就拉近了他和百姓的距离,受尽外族统治二百多年的汉人,用这种形式来释放心头的压抑,则合乎情理,不能不说这里面有个感情的原因。
            而正德皇帝呢?人们喜欢他什么呢?
           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燳,出生于公元1491年,公元1505年即位,到1521年病死,享年31岁,在位17年,年号正德。
           纵观武宗一生,史家多认为其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故为世人所诟病,名声并不好。
        《明史》在记述了他的一生后,这样总结道: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前面几句还倒肯定了他的一些业绩,如“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一句,指的就是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武宗亲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还亲题“天下奇观”。如今这四个子仍然高悬于应悬木塔之上。我不久前去应县木塔时,特意仔细瞭望了这四个大字,确实写得刚劲有力,气度恢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武宗露脸的事,正面的说法是,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兵马南侵,武宗大喜,调集五、六万兵马亲征。双方数日内激战,武宗与士兵同吃同住,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武宗还亲手杀敌一人。最后,蒙古小王子被迫撤兵,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此后正德年间蒙古不敢再南下侵犯。
            后面的几句则是对武宗的否定: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厚燳爱玩。“玩”之一字贯穿了他短暂的生命始终,就连他的终局也是和玩有关。
            据说,1521年秋杪,朱厚燳沉醉江南水乡而置朝政于不顾,一天,他在江上打鱼,不小心站脚不稳跌入江中,当时已是阴历九月天气,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一班人马匆匆赶回京中,虽经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能挽回武宗的生命,数月之后,武宗崩于京北豹房。
            对于这样一位名声不佳的皇帝,后人不可能钟情于他的年号,乃至用本没有铸行过的“正德通宝”钱作压胜钱。
            那么,世传多见的“正德通宝”是怎么一回事呢?
            世传的“正德通宝”压胜钱多是清代铸造,少量民国铸造,也有一些是外国铸造,如日本的“正德通宝”压胜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清廷多铸宫钱压胜钱,多以年号为之,历朝均有。形成了一种惯势,且官民并铸。
            二、所取正德二字,并非正德朝的概念,而是和历史古训“正德”有关。
        “正德”由《尚书正义》中用来注《尚书•大禹谟》的那句“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而来。
            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对此有过精僻解释,他说:“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力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富,利民之用。为民兴利除害,使民不匮乏,故所以阜财,阜财谓财丰大也。厚生者,渭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
             孔《传》云:“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
           上述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大禹对舜说,政治和帝王的功德,主要是好好管理国家并把人民安顿好。具体如何做呢?一方面要改善金木水火土谷六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正身之德”-在位者要自正其德,正己以治民;“利民之用”-要勤俭,将钱财用于为民兴利除弊;“厚民之生”-轻徭薄役,使人们丰衣足食。大禹说:“九功”各得所宜,配合协调,使人民知晓,遵守奉行,发挥最佳作用,并采用歌咏的方式,使之广为流传”。(注:“金、木、水、火、土、谷”称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称为“三事”,“六府”加“三事”就是“九功”。)
            禹为舜讲“正德厚生”,是强调善政和养民,是帝王的责任和义务。
          “正德”是对君王的最高要求,故后世取“正德”之义铸造“正德通宝”压胜钱甚多。这才可能是“正德通宝”压胜钱由来的真正缘因。
           还有一个事实是:吉语钱的铸造在清代达到鼎盛。
           我近来组织编写《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所有参与的人士都在努力中,共襄盛举。但确实遇到不少类似的课题,也引起深入的思考,深感花钱品类浩如烟海,涉及学科甚广,虽有前人的成果可供借鉴,但绝不能形而上学、无所分析地全盘继承,要有继承有批判,因为很多的传统说法本身也是假说,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倘若依样画葫芦,只会使后学之人继续如堕五里雾中。
            我写这篇文字,也是假说,绝也没有想为“正德花钱”做最终的定论。目的只是想提倡界内泉友们除了精于版别、品相、辩伪之外,还要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一个一个地去攻克有关花钱的那些未知数。
          我们希望的是,能够更近地接近事实,这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也离不开同行的无私支持的。所有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离线 海天一线
    荣誉会员
    好评
    36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7
    注册时间
    2008-10-28
    最后登录
    2024-01-05
    1楼 发表于2009-05-12 00:44:28

    好文章,学习下,睡觉

    离线 jiangnan
    正式会员
    好评
    12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6-03-25
    最后登录
    2024-06-11
    2楼 发表于2009-05-12 07:10:45

    支持.豁然开然 [s:2]

    2015-08-21转正

    离线 泉求通
    二级发帖
    好评
    0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4-10-29
    最后登录
    2021-06-30
    3楼 发表于2009-05-12 07:24:53

    好文章

    标准店主
    好评
    57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1
    注册时间
    2006-03-07
    最后登录
    2024-06-16
    4楼 发表于2009-05-12 07:27:17

    拜读,文辞论述精辟.大好事!

    离线 德阳小饶
    实名认证
    好评
    5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3-05-24
    最后登录
    2021-04-10
    5楼 发表于2009-05-12 08:12:28

    后世铸“洪武放牛钱”,不论是官铸民铸,清铸的可能性都小,在大清当政的情况下,铸造影射明代开国皇帝的钱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你是怀念呢,还是褒奖呢?不问你的罪你才怪!但事实上就是有不少“洪武放牛钱”存世。我认为民国铸的可能性最大。至少也是清末清政权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
    明白人,连民国的可能性都小,何况清??只不过是一批做的比较早的老假而已,仿造必须要有真东西,有真的,但大部分应该不够民国的,真非要说现在还是民国98年,那也没办法了.

    身份证已确认:饶颂蕃 成都市青羊区

    离线 张三少
    论坛版主
    荣誉
    2017年度优秀版主
    好评
    31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2-05-13
    最后登录
    2024-06-16
    6楼 发表于2009-05-12 09:24:35

    饶兄,民国的洪武有的,我在30-40年代出版的钱谱是见过拓片

    离线 长安南汇
    实名认证
    好评
    15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7-09-28
    最后登录
    2024-06-10
    7楼 发表于2009-05-12 09:39:02

    好贴留名

    离线 古泉新锈
    实名认证
    好评
    54
    差评
    1
    红包
    0
    精华
    4
    注册时间
    2002-04-24
    最后登录
    2024-06-11
    8楼 发表于2009-05-12 09:56:12

    好帖,拜读了。顺便还解释了“利用通宝”中“利用”的意思:“利民之用”-要勤俭,将钱财用于为民兴利除弊。我觉得“正德”两字无疑取自上述儒家经典,但是后人铸造的正德钱还是影射武宗正德本朝的。正德钱南方水乡铸造得多,应该是视明武宗皇帝为“游龙”,佩此钱保佑佩戴者过江或出海平平安安的作用。

    离线 明花
    实名认证
    好评
    49
    差评
    0
    红包
    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6-03-06
    最后登录
    2023-08-01
    9楼 发表于2009-05-12 09:59:00

    好 贴 ,好文章,专业精神!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页123456下一页 转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