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錢為安南錢風格,直徑約2.4釐米,厚約0.1釐米,寬緣,楷體。安南,古又稱交趾。自明代明英宗冊封黎麟為安南國王以來,雖其政局幾經變化,但黎氏仍“世王安南”,並與明朝及清朝保持著密切的宗藩關係。到了清朝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四月,廣南阮惠(西山農民軍)領兵攻入黎城,國王黎維祁出奔。其母妻、王子及宗族二百余人在大臣的保護下,逃到廣西。乾隆得報後認為,黎氏傳國日久,且臣服天朝最為恭順,決定出兵幫黎氏奪回政權。八月末,孫士毅分兵兩路出擊,兩廣總督孫士毅、廣西提督許世亨率兵一萬出鎮南關為正兵,擔任主攻;雲南提督烏大經率兵八千出白馬關為偏師,配合作戰。十月二十八日,孫士毅統兵出關,一路勢如破竹,各守隘軍隊望風奔遁。十九日,清軍抵富良江,江之南岸即為安南首都黎城。許世亨親自率兵乘艦渡江,直搗敵營。阮軍不辨多寡,驚慌潰逃,清軍焚其戰艦十餘艘。二十日黎明,清軍全部過江,黎城不攻自潰,阮惠則逃回廣南。孫士毅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傳旨令黎維祁襲封安南國王,並知會廣西巡撫孫永清將黎維祁母妻眷屬送回安南。孫士毅居功自傲,在黎城按兵不動達一個多月之久,最終由主動變為被動。乾隆五十四年 1789年 正月,軍中置酒張樂,至夜忽報阮軍傾巢而至,清軍倉促禦敵。阮軍人數眾多,將清兵四面密圍,且以大象馱載大炮猛攻,清兵寡不敵眾,孫士毅帶著小半官兵奪圍而出,逃回鎮南關。安南之役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結束。其後不久,清乾隆帝認為黎氏集團不值得再扶植,加上阮氏集團上表乞降,清廷正式承認了阮氏政權,並封阮惠為“安南國王”。乾隆通寶背安南錢現在流傳最多的就是孫士毅率清軍入安南後,就地開鑄“乾隆通寶”背“安南”錢以資軍費。但也有人提出懷疑,因為孫士毅是1788年10月末出鎮南關的,次年初就被偷襲趕回國內,從去到回不過三四個月時間,鑄幣可能性不大。另一說法是此錢為阮惠所鑄。阮氏集團上表乞降,請求清廷封其為“安南王”,乾隆提出的要求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求阮惠親自來京,以示誠意。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八十大壽,阮惠來京時,特鑄“乾隆通寶”背“安南”錢以資紀念,並親自帶一批錢作為貢品進獻,以表示臣服的決心。不管是哪種說法,都可見此錢的誕生,不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是政治角逐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