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是公元十二世纪初北宋时崛起的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民族。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完颜部阿骨大,名旻(公元1068~1123年)被推选为女真部落联盟酋长,统一女真各部。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完颜部阿骨打称帝,建政号大金,立年号“收国”,都城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称上京,建立了北方民族奴隶制政权。史称金。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公元1122~1161年)迁都城燕京。称中都大兴府(北京),建立女真族封建制政权。辖地置五京,十九路。五京即:大兴府为中部,开封府为南京,大定府(宁城)为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下设总管府及州、县等。其疆域:东到日本海,难道淮河、秦岭,西到甘肃,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公元1125年俘天祚帝灭辽。公元1127年(宋靖康二年)南进陷汴京、灭北宋。从此,金与南宋隔淮河相对峙,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
金代手工业生产,继承和发展辽、宋及渤海手工业传统。至世宗时期,冶铁、陶瓷、纺织、造纸、印刷等生产,迅速地发展起来。官府设有专业性的作坊和工匠,金银器物制造属少府监管理,严禁私铸。金代遗址出土的定州、磁州、耀州、钧州等窑瓷器,多堪称绝世佳品。纺织业设绫锦院,如相州的“相缬”,大名府的绸、绢,东平府的丝锦、绫锦,燕山府“锦绣组绮,精绝天下”。火器、造船、造纸、印刷业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商业以上京会宁府为中心,在中都、东京、南京、太原等城市设“市令司”,加强商品贸易的管理,发展商业经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推行商税法,规定“金银百分取一,诸物百分取三”。世宗时中都(北京)的商税额为16万4千多贯。章宗承安初增加到21万4千万贯。金熙宗与南宋议和后,双方在沿边地区设榷场,开展南北方商品贸易。大定时,金泗州榷场每年收税5万多贯,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增加到10万多贯。南宋向金输出的商品有:丝织品、农产品、茶、象牙、犀角、乳香、檀香、生姜、陈皮等。金向宋输出的商品有:北珠、生金、人参、貂皮、松子、甘草等。商品货币经济得到了很大地发展。章宗年间(公元1190~1208年)成为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金代的钱币制度沿袭宋朝。初行用辽、宋以前旧钱。后设“交钞库”钱钞并用,行钞早于铸钱。金初铜钱币的来源,主要是北宋年输“岁币”银50万两,另有“燕京代税钱”100万贯。并行用刘豫铸的“阜昌元宝”钱。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始设钱监铸造钱币。金代的货币有铜、铁钱,银货,交钞(纸币)各种。
《金史·食货志》:“金初,用辽、宋旧钱,……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金海陵王正隆三年二月,中都置迁建二:东曰‘宝源’,西曰‘宝丰’。京兆置监一:曰‘利用’。三监铸钱,文曰‘正隆元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崚整过之,与旧钱通用”。是为金代女真族政权最早铸行的年号钱币。
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铸“大定通宝”铁钱,只限陕西路流通,于四年后废止。
金代铸币权掌握在官府置钱监。金世宗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禁民间私铸钱。大定十年令户部流通官钱。
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于代州(山西代县)设“阜通”钱监,铸“大定通宝”钱。有铜、铁平钱,铜银合铸折二钱,当十大钱。迄大定十九年铸钱16000余贯。因钱不足用,以宋“大观通宝”作当五钱行用之。《金史·食货志》:“时民间以八十为陌,谓之短钱;官用足陌,谓之长钱。大名(路)男子斡鲁補者上言,谓官私所用钱皆当以八十为陌,遂为定制”。侯官私用钱均以八十为陌,称为“省陌”钱,成为一种政府规定的货币流通制度。这在金代货币思想史上,是中国汉代货币省陌说的又一社会实践。
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二月,于曲阳县(河北曲阳)设“利通”监。二十八年铸“大定通宝”地支纪年铜钱,钱背铸有“申”字纪年;大定二十九年铸钱背“酉”字纪年钱。是仿南宋“淳熙元宝”纪年钱币,而以地支纪年表现的又一新创举。
大定二十八年十月,京府及节度州增置流泉务凡28所。金代设钱监铸钱,不仅铜供应不足,且鼓铸费用甚大,实际铸钱数量较少。阜通、利通二钱监,岁铸钱14万余贯,而岁所费乃至80余万贯。大定二十九年十二月,章宗即位,遂下诏罢代州、曲阳二钱监,停止铸钱。 (摘自《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