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币“捡漏”上当 去年过年,我带着朋友去南京夫子庙参观,路边有一个旧货市场,里面有几个人摊位是卖邮票、纸币的,我收藏邮票,我就拿起地上的邮票册仔细看起来,可是看了半天也没见中意的。正在失望之际,摊位一角的一个硬币薄映入我的眼帘,我拿过来一翻,里面除了银元和铜板外,还有一些新中国的分币。我最近响应小孙子的号召,要为他收藏一套新中国硬分币,所以对其中的分币比较感兴趣,在硬币薄中我注意到一枚1981年的5分硬币,这可是新中国硬分币中“五大天王”里的一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这五枚分币,是打算做成纪念币赠送给友好国家的,因此发行量非常小,只有少数曾在市场上流通过。(另四枚分别是1979年、1980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和1981年的1分硬币)。
当时这类枚硬币的价格大约2000余元,我不露声色地将这枚分币和另几枚分币从钱币册中取出,细细察看。没错,看来“捡漏”的机会来了,我上前问价,老头说,这几枚硬币拆开不卖,150元一枚,共1200元。我知道除了那枚价值很高外,其余全是二三十元一枚的普通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800元成交。
一回到家里,我就打电话请专门收藏硬币的朋友来给我的“五大天王”掌眼。第二天一早朋友就赶来了,他拿起那枚硬币仔细一看,马上发现了破绽。其实这是一枚用1987年的五分硬币将“7”字改刻成“1”字的赝品,这种用真币改刻的伪品,表面颜色也是那个年代钱币的自然成色,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结果我“捡漏”不成反上当。
这件事已过去一年了,但这枚分币我一直保留着,用它来提醒自己谨防上当。“捡漏”对于每一个搞收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要想“捡漏”成功,关键却要靠眼力和经验,眼光差的人,不光捡不到漏,还要为“打眼”交学费。
老头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