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宝盒”:一枚旧邮票里的收藏奇缘
在我那只落了点灰的实木收藏盒里,躺着一枚边缘有些泛黄的“黄山迎客松”邮票。它不仅是纸品收藏,更是我和爷爷跨越时光的联结,藏着一段啼笑皆非又温暖至极的趣事。
那是小学三年级的夏天,爷爷坐在藤椅上整理他的邮票册,阳光透过纱窗在邮票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蹲在一旁,看那些印着名山大川、花鸟鱼虫的小纸片在他指尖流转,像看一场微型艺术展。当他翻到“黄山迎客松”这张时,忽然唉声叹气:“唉,这枚邮票当年就差一点,就能凑齐一整套黄山系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爷爷找到那枚“缺失的拼图”。接下来的日子,我像个小侦探,把家里的旧信封翻了个底朝天,甚至在学校跳蚤市场里蹲守,逢人就问“有没有旧邮票呀”。
直到一个周末,我在小区废品收购站的旧报纸堆里“淘宝”,居然真的发现了一枚类似的邮票!我像捡到宝藏一样扑过去,不顾报纸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把邮票从报纸边缘揭下来,揣在怀里一路狂奔回家。
“爷爷!爷爷!你看我找到了什么!”我冲进家门,举着那枚被我捂得热乎乎的邮票,期待着爷爷的夸奖。爷爷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半天,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傻孩子,这不是邮票,是邮票形状的火花(火柴盒贴画)啊!”
我愣住了,低头看看那枚“赝品”,又看看爷爷满是笑意的脸,委屈和窘迫瞬间涌上心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爷爷却揉了揉我的头,把我那枚火花和他的邮票册放在一起:“虽然不是邮票,但这是我孙仔的一片心意,也是咱们家收藏里最特别的‘藏品’。”
后来,爷爷真的找到了那枚缺失的邮票,而我那枚“冒牌货”,也一直安放在他的收藏盒里,和真正的邮票并排躺着。现在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每次打开收藏盒,看到那枚邮票和旁边的火花,我都会想起那个夏天的荒唐与真诚——原来收藏的乐趣,从不止于物件本身,更在于那些为了热爱而奔赴的时光,和藏在其中的人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