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生物链中一直坚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无论任何动物、在任何环境中,学会适应是基本的技能。
园地是在初代互联网时期最早成立的钱币专业网站,打破了先前传统交流交易的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交易资源。后期发展过程中也通过平台把全国各地爱好古钱币的同好们线下聚集在一起,增强学识、带动氛围。那时候大家都很谦虚,也很好学,没有电子版只能去旧书摊上翻阅盗版复印件,看到没见过的品种总想着一定要弄明白,实在查阅不到的品种去询问各领域版块的学者,均很客气谦虚的以老师尊称,老师们也没有架子,耐心的解答问题,并且还延伸其他的知识。早些年的市场环境很和谐,漏裂修补的事情鲜有发生,基本通过听声来判断,也没有当下这么多的评级公司,纯靠个人的经验和眼力,自己吃药了,还要主动折钱谦虚退货。
时代在进步,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自身也要与时俱进。没事翻看之前十几年前刚入行时候的一些照片,回忆当年的往事,总是感慨万千。当下圈内乱象频发,通过最近这两年的一些接触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早些年玩钱币的到现在很少去争论对错,绝大多数都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古钱币这个行业逐渐变得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朋友涌入进来。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但对于古钱币行业来说,我个人认为弊大于利!古钱币收藏在整个大体系里是门槛较低的行业,基础价格较低,适合各类经济人群。近些年互联网迷惑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不仅仅是一些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不乏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群。这两年我接触了很多入行两三年三四年(疫情左右入行)的泉友,基本没有在线下买过任何东西,买的钱币也都基本是某某评级公司的盒子币,这些泉友里面有资产千万的老板,也有月薪四五千的上班族。
相比较我刚入行那会而言,大部分都眼高手低,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自我判断。前几天和一个人(暂且称人,因为我的级别不够与他为伍)吃饭,他刚入行也没两年,因为财力较一般人而言富裕的很多,买了一些东西在圈内小有名气,大概聊得内容均是五十分之一名珍的东西才配买,除此之外均无兴趣,为什么说是五十分之一名珍,因为聊的珍惜程度已超过五十名珍的标准,全程我基本都在低头吃饭,聊得太高端我实在是搭不上话。我所接触的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花超出此品种十倍百倍的价格去买俩章,到处吹嘘自己手上的是最高分,别人拿不出来的存在,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一普通的康熙罗汉而已。我想说的是太多太多的人被网络虚拟世界迷惑了双眼,已经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全程都是在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知道玩钱币要对东西有判断有认知,需要大量的过手,通过过手量的提升,对于钱币的工艺特征、文字变化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不是在某某网站看俩张雕母的图片就知道什么是雕母了,看了评级公开数据,就认为自己的90分天下第一了。还记得赵本山那小品说的没事走俩步,没事多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笼子固然安逸,但展翅才能翱翔!
评级公司的出现成熟在16、17年左右,那时候微拍群逐渐转换到微***,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能存活下来并且长久发展的公司屈指可数。最近两年的时间,各大评级公司事件频发,最终离不开的就是利益关系,结果不如意了、没达到心理预期、没法赚钱了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评级公司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益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随着利益驱使,行业内的修补造假已经规模化、正规化,而评级公司的出现能有效的解决大部分的修补造假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评判结果。但评级也是人看,难免存在误差情况,也不乏假币修补币入盒的情况,前后结果不一我觉得对于大体量的评级来说很正常。但作为一个消费者,一个买卖销售的币商群体,有些钱币的评判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大评级公司总以谨慎为理由、误判为借口,将原本评级的普通转换为性质,把正常送评的存疑入盒打88,由于再次送评人的人脉背书,很难不让人去联想到关系户一说,如果踏踏实实、真心实意的为广大群众泉友服务,我相信任何一个评级公司不会走下坡路!
大多数人的通病(也包括我)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而不去审视自己,甚至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承认,不仅不承认,还要把问题的矛盾点归类到别人身上。回归今天聊的话题,任何时候都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评级公司包括所谓行业大佬的观点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影响你最后做的决定和判断。好比说我有一些一线朋友,通过一些正常靠谱渠道(包括家里留的,梁上拆的),来路清晰是最好判定东西新老的标准。像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钱币,按照固有思维来说不会存在假的可能,更不用说进不了盒。因为当下盒子币是售卖趋势,于是朋友把钱币送至某评级公司评级鉴定,出现的结果有伪、存疑、修补,把我朋友气的差点没进ICU,他和我说这玩意要是假的那就没真东西了!我耐心的和他说东西我上手看了真的没有任何问题,我不听来源的故事,只看东西说话,无论从形制工艺文字,无一点不开门的地方。朋友相处这么多年为人也比较老实本分,后面因为缺钱便以裸币便宜出售了,并且和买家一五一十的阐述了评级的结果,最终买家到手过段时间又出现在盒子中,朋友知道结果后气的差点起不来床。无论是跑市场还是跑一线,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不能被牵着鼻子走,入盒的不一定真,不入盒的也不一定假。凡事都和利益挂钩,绝大多数评级公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将大多数泉友的性质钱、能打的高分币拒之门外,何来公平公正可言!格局决定上升高度,看着是避免或降低风险矛盾的可能,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评级公司一步一步推至深渊!群众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钱币圈,赚大钱发大财的永远都是极少一部分群体,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光是把利益划分到大币商大客户手里,不断打压群众,是不会有未来的。举个例子来说,小贩子一年到头只靠三十五十的差价赚点小钱,做点小生意,和大部分正常月薪四五千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图的不过是清闲自由,某天运气好以很低的价格收到一枚裸币性质钱,在当下环境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以母钱的价格去买一个没有“身份”的裸币,所以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评级定性入盒后再选择去卖,而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很多评级结果会不尽人意,然后以非正价(高于普通钱、低于性质钱的价格)卖出,过段时间又以性质钱入盒!通过这两年互联网大数据来看,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干的所有的脏事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作为玩钱币的来说,我们都知道捡漏时常听说,但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是很难遇到,突然遇到一次还让别人捡了漏,少则几千上万,多则十万百万,我相信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极其不平衡,如果一个评级公司一直秉持原则,尊重现有结果,我们也不会说啥,既然把捡漏的币送到评级公司装盒,那么自己在对钱币的认知上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钱币而言也肯定有别于常见工艺形制。
评级公司的发展如果局限于大客户、大币商,而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总是不断的推脱逃避,用各种理由借口作为自己辩证的形式,那么倒闭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广大泉友如果一直坚信评级公司的鉴定结果,一直没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那么亏钱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要脱离固化思维,增加自己的过手量和不断提升认知,做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判断的新时代币商泉友,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不被任何外界所打倒!
长路漫漫,不会学飞的孩子永远不会成长,不会脱离“绳子”永远不会成功!泉海无涯,我们共勉!